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要善于从政治上看教育,善于从民生上抓教育,胸怀‘国之大者’。”教育是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双减时代”呼吁学校回归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切实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与期盼,真正走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培养专业团队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在“减负提质”实施过程中,学校必须打造一条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鼓励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投入,争做“四有”好老师。
建设书香校园,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可以规范管理教师的读书流程,即:学校公布读书任务和读书要求;教师自我阅读、自我管理;学校根据教师读书情况进行梳理、调整、总结、评价;教师对学校读书的评价进行反思;学校及时对教师的读书反思进行复评;学校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表彰读书先进个人和年部、学科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讲话精神,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明确并深入理解“双减”及“五项管理”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相关制度,针对教学计划与总结、集体备课、教案书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等,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完善校本培训,突出学科特色,为教师的发展搭设平台。学校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带”。同时,让实验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状态,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现实追求。人人都有“小课题研究”,从而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以此开展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
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负提质”的核心
学校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真正达到“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每位学科教师的教学动态,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日常教学成为教师的成长载体。指导教师树立“课比天大”的教育观念,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全身心备好每一节课。
重视上课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素材为载体,以问题设置为核心,以设问、解问、追问、生成新问题为主线,以精讲精练为教学法,重视课堂的互动性与生成性,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形成,提高知识的固化率和内化率,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合作交流、科学探究、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主题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顺应学生成长的自然本性,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愿学、乐学。
实现高效学习是“减负提质”的最终目的
“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更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减负提质”的载体。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大前提下,进一步增强课程的适切性、选择度,提供尽可能多的拓展性、综合性课程,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跑道”,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开展学情前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开放包容的“大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调控学习进程。重视教学后测,布置共性作业与个性作业,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均能获得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提升。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设计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探索增值性评价,完善综合性评价,让不同的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不同之“材”皆有所用,各有所长。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追寻雷锋足迹”研学之旅,以“研”为核心,以“学”为目标,以“旅”为载体,以“行”为实践,力求在研学中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行走中传承文明。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励心智,实践促成长”的劳动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可以提升效率,意识到想要收获必先劳动,体会到生活技能对自立提升的重要性。
我们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差异教育的研究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校本研究为依托,办适合孩子的教育。研发“绿色人文课程”“心智奥尔夫音乐课程”“软式棒垒球课程”等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设了戏剧、舞蹈、英语口语、创意画、国学、葫芦工艺等40多项活动课;创办书法、合唱、科技、茶艺、厨艺、健美操、石头画、口风琴、尤克里里、孔明锁、瑜珈、轮滑等30多个社团俱乐部;开发和出版了《我与湿地共成长》《魅力水城我的家》《走在挚爱的路上》《幼儿篮球活动设计》《幼儿启智运动——软式棒垒球》等校本教材,其中《幼儿启智运动——软式棒垒球》一书在全国幼儿园得到推广。
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提高作业质量。在现代作业观的指导下,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精选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实施有效作业,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对作业的选择和编制技能,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促进差异发展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调控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适量性。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坚持量适质高、结构优化的原则。
优化作业结构。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反映到作业设计和布置中来,就是要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內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数量适中。第一,各科协调,调控总量。为了保持每日作业总量的适当,必须注意协调各学科的作业量。教师和学校领导要相互配合,沟通协调,根据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要求,对不同学科的作业量统筹安排。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对相同作业的实际感受和所需时间,使不同学生在作业时间上保持大体均衡。第二,突出重点,灵活增减。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突出重点,灵活增减,合理分配平时学习与期未复习阶段的课外作业量。
建立成熟的家校共育体系,让“减负提质”落地生根
根据学生素质和家庭背景,从内容到形式设计家长教育体系,让家长理解教育,理解学校,形成合力,共同育人。我们召开了“大手握大手,陪孩子一起成长”主题家长会,校长做讲座,将学生成长规律、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形成系统知识,面向家长进行常规培训。 告诉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如何去去“管”、去“引导”孩子成人成才。建议开好家庭会议,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一起做规划,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陪伴孩子学会整理、学会劳动、学会专注,加强阅读、加强书写、加强写作,远离手机、远离小食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行动有章法,学习有策略,心中有方向。只有家校共育,才能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力量,向着高处、更高处攀登。
课后服务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创新举措,更需要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为了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作者:辽宁省铁岭市实验学校校长 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