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谨防将教师节变成“折腾教师节”

时间:2021-09-10作者:张会军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对于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而言,应该是满怀喜悦之情地欢度自己的节日。但部分地方的教师居然对教师节怀着恐惧心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都是教师节变质惹的祸。

教师节变成“坐”师节。教师节这天,各级领导们成排的坐在主席台上,轮流发言,总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教师们则端坐在主席台下,洗耳恭听。时间坐长了,想走动一下觉得不礼貌,不走动吧又真的好难熬,左右为难,身心两损。

教师节变为“教”师节。有的领导教师节讲话时,不厌其烦地大力宣讲如何爱岗敬业,如何教书育人,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等。教师节成为地地道道的“教”师节―—教育培训教师的特定日子。

教师节成了“训”师节。极少数的领导,几句开场白过后,脸色突变,指桑骂槐地批评学生考试成绩不太好的教师。诸君,这算教师节还是“训”师节?

鉴于上述,笔者呼吁:全社会都应尊师重教,谨防将教师节变成“折腾教师节”,千万别让教师节变质。


(作者:张会军)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