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时间:2021-11-09作者: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在“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携手《教育家》,共同策划“教育+人工智能”线上圆桌论坛第110期,探讨“教育+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变革、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新型人才等方面的意义。本次论坛观看人次达1.6万。

开启钱塘学术节的前奏

第110期圆桌论坛是《教育家》杂志社从区域视角出发,为杭州市钱塘区策划的研究项目,同时开启了2021年杭州市钱塘区学术节的前奏。

本期圆桌论坛由杭州市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陈锋担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分会副理事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沪科教版)教科书总主编郑骏担任专家嘉宾,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校长徐春芬、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初中部校长章建祥、文海实验学校STEAM中心主任董银萍、文思小学校长吕建生、下沙第二小学校长陶惠芬、学林小学校长沈国荣应邀做客圆桌论坛,围绕“教育+人工智能”当前的发展模式与影响、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发展等三个核心议题,就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研讨“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进校园逐渐成为趋势,中小学当前采用何种方式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钱塘名师名校长代表们各抒己见。

文海实验学校STEAM中心主任董银萍阐述了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自2019年9月以来沿着“打造样态、构造常态、营造生态”的整体设计路径,通过学校层面的分层实践,开发相应课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以保证常态化AI教学落地。对于有人工智能特长的学生,创造并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创新的资源平台,推荐参加全球青少年DI创新、国际未来城市、国际小发明展、全国信息奥林匹克、国际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挖掘学生信息科学素养与潜能。文海实验学校由此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团体冠军学校,全国STEM领航学校等殊荣。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文思小学校长吕建生从无班级理念下的智慧化管理、传统大书房下的智慧化阅读、校园文化36景智慧化游览、药博园劳动下的智慧化实践等四个实践层面分享了作为医药港小镇的配套学校,文思小学依托智能化管理,深耕书院教育,打造面向未来、精读传统文化的现代书院学堂。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学正小学校长徐春芬结合学校“疫”起制作测温仪这一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项目化学习和人工智能场景的应用“全息生态科技馆”谈人工智能在教育上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他认为有助于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力等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升。育人理念上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全面化发展,需要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向“能力本位教育”,需要从单向传授转向教师、机器与学生的自然交互,全方位改造育人生态。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学林小学校长沈国荣讲述了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寻求“人工智能+教学”发展策略,通过U-A-S合作模式,利用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培训基地等优质资源,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良性发展生态。建设学校真实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通过校园科技节以及项目式学习,全方位落实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科学素养及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校长陶惠芬讲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空间创建,以及舒适学习场景的自动切换,人脸识别图书借阅数据的建设,始终以人为本。学校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情境、需求、技能为基础,以项目式学习为驱动,为1-6年级设计不同层级的生态种植项目,学生基于“搭建智能农场”任务,通过数学计算、坑道挖掘、工具选择、代码运用以及完成硬件搭建,打造了令人欣喜的5D智能农场,增进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初中部校长章建祥结合智能系统操作详细介绍了学校利用“启成大脑”助力教育,实现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通过“细化五育应用,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数据关联平台;语文学科特色,借助专业阅读平台、探索线上阅读评价、写作与评价的学习空间;解决学生想学就能学的资源供给问题,适合寄宿制学校、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学习空间”等项目研究,从而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剖析教育未来发展生态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骏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他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添加人工智能教学的设备,比如说智慧教室,包含有计算机、无人机、机甲、无人控制小车等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提高各个学科教育过程中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度。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根据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标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根据即将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本单位“教育+人工智能”的方案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对广大学生来说,主要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知道人工智能技术要遵循的伦理规范,也能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基础好又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进大学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可以在完成初中学习任务的同时参加一下兴趣组,参加一些国家组织的赛事,进一步提升能力。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锋指出,我们人类正在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将会面临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人工智能目前已掀起了第三个浪潮,可能会掀起更大的波澜。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将会助力实现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培养个性化的创新人才,从教学方面人机协作会打造出一些超级教室,会使我们的教师更幸福。从管理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将协助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看不见的服务和管理等。人工智能运用在教育领域,陈院长建议教育工作者要去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突破自身的技术、如何考虑伦理观念、学校如何改变周围的结构来组织解决教育的核心问题等关键要素,且如何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去解决有效的学习问题,是人工智能跨界教育的重大课题。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本身是关注人的发展,我们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怎样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去变革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

 

诚然,人工智能进校园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变革,培养新时代智能人才的必然一环,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此次《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对“教育+人工智能”的深入研讨,展现了杭州市钱塘区各校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与探索,为稳步推进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强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