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家》杂志2021年11月刊第2期

时间:2021-11-18作者:编辑部来源:

《教育家》杂志2021年11月刊第2期

 

卷首语·JUANSHOUYU

01 “第一学历”成门槛,学历歧视如何破 | 施炜

专题报道·ZHUANTIBAODAO

05 “公参民”退潮,民办学校教师何去何从 | 本刊编辑部

06 新形势下,民办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田光成

09 “公参民”按下暂停键,教师的焦虑与迷茫何解 | 王梦茜 王梓霖

13 转型升级路上,如何为民办学校教师赋能 | 本刊编辑部

18 新形势下,民办教育路在何方 | 李香玉

封面人物·FENGMIANRENWU

20 郝景芳:以“折叠”身份,探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 李香玉

寻找大国良师·XUNZHAODAGUOLIANGSHI

24 王蕊:以语文活动课堂丰盈学生生命 | 王梓霖 曹春梅

26 深海钻探:在海洋上建起“大课堂” | 李英菁

先行者·XIANXINGZHE

29 一苇:追寻十余载,成就属于中国的“格林童话” | 王梦茜

32 做少年司法社工的“铺路人”和“探路者” | 李香玉

视点·SHIDIAN

35 异化的公开课何以归真 | 宋永成

38 “两条腿走路”,艺术人才选拔不再“偏科” | 屈健

教师书房·JIAOSHISHUFANG

40 静静地教书,悄悄地甜蜜 | 王梓霖

寻找大国良师·XUNZHAODAGUOLIANGSHI

24 王蕊:以语文活动课堂丰盈学生生命 | 王梓霖 曹春梅

26 深海钻探:在海洋上建起“大课堂” | 李英菁

先行者·XIANXINGZHE

29 一苇:追寻十余载,成就属于中国的“格林童话” | 王梦茜

32 做少年司法社工的“铺路人”和“探路者” | 李香玉

视点·SHIDIAN

35 异化的公开课何以归真 | 宋永成

38 “两条腿走路”,艺术人才选拔不再“偏科” | 屈健

教师书房·JIAOSHISHUFANG

40 静静地教书,悄悄地甜蜜 | 王梓霖

区域教育·QUYUJIAOYU

60 整体推进,打造两级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 | 钟焕斌 肖棋丹

61 星汉灿烂,综合实践活动“1+E”课程简述 | 罗涛 吕锋

62 乐享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培育特区“示范少年” | 汤庆东 林金虹

63 阳光润生,假期综合实践特色活动报告 | 杨慧玉 詹娈栾

64 活动助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 | 安国强 赵茜

65 “星彩教育”引导,让每颗星都绽放光彩 | 林俊红 房伟桓

实践者说·SHIJIANZHESHUO

66 发挥教研优势,在“局院一体化”中实现双赢 | 赵军林

67 巧用妙招,破解数学教学重难点 | 初连梅

68 随同师徒去“取经” | 唐锋

69 吟诵读书法,让视障学生“看”见花开 | 韩坤 孙雅玲

70 做“觉者之师”,行“智者之路” | 满在莉

72 四大提升工程,助推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 陈利民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