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合育实践

时间:2022-01-25作者:朱红霞 刘烁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不仅存在于学校,家庭也是其重要而必不可少的环节——家校合育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认真领会与实践教育新理论新要求,搭建家校合育的平台?

通过采取家长沙龙达成共识、个性问题家庭访问、家委会优质特色资源支持、家长开放日沉浸式体验、优质特色社团活动、课后辅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可使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协作更加流畅,更好地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

家校合育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家校合育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与家庭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紧密相连多方互动,可以共同达成人才培育目标共识。在“双减”政策下,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推动和践行家校合育,是值得研究、总结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就事关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双减”政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身体力行不断提高家校合育工作水平,拓展家校合育新路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沙龙”达成家校合育共识

为了让家长充分理解“双减”政策,落实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要求,需要引导家长认同家校合育的重要意义、地位作用和核心内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为了家长能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引导教育未成年人,引导其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我们采用了家长沙龙开放式研讨的方法来达成家校合育共识。

首先,我们抽取了若干政策点位背后的育人目标、育人手段和方法、家长角色、学科辅导课外班、现实困难、家长疑惑等一系列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家长的关注点、疑惑点和对相关政策法律的认知,为研讨提供了切入的“兴趣点”主题。

其次,将不同认知层次的家长进行“取长补短”组合,形成沙龙研讨的分组。即家长因为学历、职业、成长过程等不同,在认知层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将认知差异显著的家长进行组合,确保每组家长在认知水平层面基本均等,确保研讨活动更加容易组织,组内家长之间容易达成一致,组间家长之间容易达成共识。

再次,在分类主题的研讨中,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电子产品、阅读物、课外班”等微观问题,由相关的学科、体育、心理、德育等教师或者由是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学生家长代表来主持专题讨论,积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落实好手机、网游、读物、体质、睡眠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针对每个家庭情况,开展精准指导,提高家长亲子沟通和教育引导能力,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每一位家长通过卡纸描述落实“双减”政策和家校合育的具体举措,并通过投屏分享,形成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家长沙龙活动,在理论层面提高了家长对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家校共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方法论层面也通过家长的参与式研讨梳理了特定家庭适用的方法举措,引导了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工作,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使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家校共育中得到落实。

家庭访问个性化问题解决

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家访有利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解决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是落实“双减”及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做好家校合育的重要方法,是一种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更优质的服务。

“双减”前,笔者观察到四年级的A同学上课总是瞌睡,后了解到该学生在放学后还要上课外班到21:00,从课外班回家洗漱完毕后写完作业已经将近22:00,入睡时基本已到22:30,第二天早晨6:30起床洗漱吃饭,7:20准备上学。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使得其睡眠时间几乎不足8个小时,导致该学生上课总是瞌睡,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样产生了恶性循环——学生上课犯困,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课后再去辅导班,不仅没有起到好的学习作用,学习效果反而越来越差。

笔者对该生进行了初步家访,发现其父母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成员间关系平时融洽,但一涉及到孩子作业或成绩就鸡飞狗跳;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但教育方式很传统,喜欢攀比,安排的校外辅导班每周达到了5个,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家长也吐露苦于现状——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进行类似的学习,如果不去则特别焦虑,去了效果不好也着急。笔者向家长介绍了学校社团和课后答疑的初步设计安排,并建议能否从减少辅导班数量上先改变。

“双减”后,该生上课状态好了很多: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变长,参与课堂活动踊跃,作业不仅字迹清晰工整而且正确率大大提高。因此笔者决定二次家访及时反馈与讨论。在这次家访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笔者热情和蔼地描述了孩子在学习态度、上课状态和作业质量进步方面的变化,家长和学生从一开始的紧张不安到放松自然。经了解,“双减”后,学生参加学校的舞蹈社团,停止了校外的舞蹈课外班;参加了学校的课后答疑,在校就可以完成家庭作业;虽然家长还会给孩子留一些提高的作业,但孩子若有困难会在第二天向答疑老师请教解决,所以又陆续停止了奥数班等。学生17:30回家安心吃饭后,还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做劳动课上的作业或者科学课上的小实验,晚上八点就可以睡觉。睡眠时间增多,孩子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改变,更加开朗自信;家长也很欣慰,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更为融洽。讨论中,家长也认识到了因为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着急,过度辅导适得其反,而国家“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学校举措的落地大大缓解了他的焦虑,也促使他对家长这一角色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在行动上有所改变。

这位家长参与了学校“家长沙龙”活动,并把自己的经历体会与其他家长进行了分享,在家长间形成了共鸣。

家委会提供特色优质教育资源支持

家长委员会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者,这个组织可以让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法、班级的管理情况和学校的活动有明确的了解。家委会平台的建立,也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班级的建设中,为学生发展献计献策,并成为特色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家长们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并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特长和资源,他们的支持可以拓展主题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弥补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的不足。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提高了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也让孩子们感到骄傲和自信,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提升和融洽。

笔者动员所在班级的家委会,开展了家长特长和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服务意愿的调研,从而由家委会主导设计了学期的系列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身体的结构与成长、公园设计与改造、野外生存……

例如,在“家长主导、孩子全程参与”的公园设计改造综合实践活动中,由记者职业的家长组织和收集孩子们对公园改造设计讨论的想法,由土木专业的家长完成对城市森林公园的测绘,由有工程背景的家长制作功能板块平面图,由历史学科的教师提供红色教育数字资源,由有信息技术背景的家长制作人工智能板块数字模型,由设计专业的家长初步制作效果图……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家长们的协作下变成视觉对象的时候,惊叹与喜悦充满了整个教室,家校合育的温暖和兴奋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家长开放日沉浸式家校合育场景提供

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真正走进学生的一日生活,给家长提供再次成为小学生的场景,全方位第一视角观察和体验现代学校学习生活的一天全过程,让其充分认识新时代下教育目标达成的方方面面因素和孩子的实际表现,并从第三者的视角理性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合育助力——这也将促使家长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能够让家长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在校上课、生活情况,还能让家长转变自身的观念。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些教育方法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家长。活动结束后,我们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反馈表,家长们对活动给予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社团活动家校合育内容拓展

学校除了提供课后免费辅导服务以外,还创设了主题丰富的社团活动,涉及科学、艺术、体育、启智、表达、休闲趣味游戏等类别;不仅社团在创设之初吸纳家长、学生的意见建议,也让有条件的家长参与到社团的运行管理中来,满足了不同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让家长放心减负。

我们在社团组建方式上,不分年级,喜欢某一种活动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从而打破了班级的限制,具有特殊的群体优势和帮带优势。在有共同爱好这一特点中,大家可以天马行空,集思广益,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育创新的思维。

我们的小学社团成员分布,涉及学校的二年级到六年级,更像一个小社会。学生们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任务与角色分工、学习、交流、协作和切磋等,不仅收获了个人兴趣的满足和相关知识技能的获得,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充分的培育。

社团成为了一个微小的社会,在创建之初,在教师和志愿者家长的主导下,社团成员们充分参与规则创建并达成共识,在这个规则框架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都有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在社团规则的约束下开展各种活动,社团也培育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重在价值共识,贵在家校合育。

(作者:朱红霞 刘烁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