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家》杂志2022年1月刊第2期

时间:2022-02-17作者:编辑部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家》杂志2022年1月刊第2期

卷首语·JUANSHOUYU

01 开启专业人生,铸就师者荣光 | 关景双

专题报道·ZHUANTIBAODAO

05 赋权增能,以“教育自由”启迪“教师智慧” | 本刊编辑部

06 教师心声:期待给教育多一点自由 | 本刊编辑部

10 在教育变革时代,重申教师自主权 | 徐莉

13 内外兼修,让教师拥有更多教学自主权 | 黄硕

16 以有限的外部给予,催生无限的内在生长 | 王梓霖

19 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潜能 | 陈春勇

22 关于“教育自由”,给教师的寄语 | 本刊编辑部

封面人物·FENGMIANRENWU

24 姚洋:心怀教育公平的经济学家 | 李香玉

跨界·KUAJIE

28 打开“心门”,给孩子一个倾吐的树洞 | 王梦茜

31 马传思:建构少儿科幻的独有价值体系 | 黄硕

教师书房·JIAOSHISHUFANG

34 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 周彩丽

视点·SHIDIAN

37 如何利用假期开展家务劳动教育 | 陈淑芬

38 推进交叉学科设立,建制化是前提也是核心 | 董秀华

40 新媒体潮流是机遇还是“鸡肋” | 曾昕

校长论坛·XIAOZHANGLUNTAN

43 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打造课改新样态 | 王晓宇 曹春梅

治校·ZHIXIAO

48 文字感知世界美 文化奠基成长路 | 孙俊

50 以“桐悦”浸润童心,让生命多姿多彩 | 于杏林 左艳如

课事·KESHI

53 打造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成长 | 费立春

54 “新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家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 刘汉斌 杨昌菊

55 统整项目课程:核心素养的深度聚焦 | 王丹

56 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课程,让课后托管更精彩 | 毛天杰 胡叶飞

57 问题化学习: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的新视角 | 徐谊 袁宁

58 摒弃“假主体”,让教师的“讲”回归课堂 | 李永建

60 用好红色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 | 施政

62 以“引”为魂,助推小学数学学习不断深入 | 周文斌

63 融合信息技术,构建美术新课堂 | 仉丽伟

64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培育核心素养 | 张辉

实践者说·SHIJIANZHESHUO

65 用初心追寻教育真谛,以责任培育时代新人 | 李香玉 周洪武

68 强化文体意识,教出“语文”特色 | 李知敬

70 设计有效英语作业,生成个性“成长报告” | 张海艳 王晓明

71 借地理制作类作业,促核心素养落地 | 刘小琳

72 “双班”班级文化建设的四维模式 | 陈云峰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