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五维结构模型,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时间:2022-03-21作者:姜立民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彰显校本特色的课程建设成为改革重点。在此过程中,一些学校由于缺乏办学理念支撑、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规划或顶层设计、课程开发不规范等,导致课程与课堂无法衔接、教学内容“泛课程化”、无法进行课程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姜立民名校长工作室立足实际和区域特色,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五维结构模型”。

以“五维核心要素”解读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持续、系统的工程,结合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可以提炼出课程建设中最重要、关联最紧密、最能决定课程建设质量的五维要素——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学校办学理念愿景、学校育人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办学特色。

“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上层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决定着学校的教育发展战略决策,是学校一切行动的纲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理念的提出,是国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

学校课程建设必须扎实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理论执行,体现国家意志,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在深入解读国家课程政策文件的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课程校本化认知,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应性。

学校的办学理念愿景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思想逻辑起点

学校的办学理念愿景是学校教育哲学的精华,反映出教育者对教育本质和人的发展的理解,是学校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课堂观的综合体现。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起点,办学理念愿景的内涵直接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水平。因此,学校课程建设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即思考课程要向学生传递何种价值观、如何传递才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愿景达成高度一致。

育人目标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导向

学校育人目标是建构学校课程体系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所有的课程目标最终都会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育人目标需要层层分解成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课程目标体系。学校课程建设体系建构要以育人目标为基石,课程实施的全要素、全过程,如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评价任务等,都要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

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和纽带

课程体系是课程内容和进程的总和,突出课程项目的结构化和系统化,通常按照门类、层次、顺序,以结构化图谱呈现。在规划设计课程体系时,要兼顾理论依据、逻辑起点、价值导向、现实基础、知识本质、特色预想等方面,综合分析后梳理出课程类别,划分出课程板块,搭建起课程结构,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目标的最主要依托,其既是课程开发的成果,又是课程实施的规划方案,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课程建设要基于现实需要、着眼于特色打造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这种“特色”可以是自然形成,也可以是学校对特色化发展的主动追求。不同学校之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在学生、教师、学校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彰显本校特色、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校本化”,促进特色的形成。

强化内在联系,整体推进“五维结构模型”

构建“五维结构模型”,首先要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使其发挥不同的功能,最终形成一个协调统一、彼此融合、稳定牢固的结构化整体,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首先,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是学校提炼核心理念、确立办学愿景、厘清育人目标的引领,是建构课程体系、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的个性化表达和实操化践行,是学校确立育人目标、建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和学校的核心理念、愿景的引领下,育人目标才具有方向性和准确性。科学的课程体系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达成育人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其次,以核心理念、愿景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内隐,是学校办学特色提出和形成的思想根源;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外显,是对理论的应用、践行与彰显,是学校教育哲学物化的成果。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重要依据,有什么样的课程,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同时,学校办学特色也是课程体系实施的结果,要追求什么样的特色,就必须建构能形成此特色的课程。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也是丰富、充盈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并以此证实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先进性。

 

五维结构模型,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运用“五维结构模型”,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五维结构模型”在助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以赤峰市红山区第九小学为例,全体教职工在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追求,通过分析五维要素厘清了学校的核心理念愿景、育人目标,建构了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办学特色,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核心理念:关怀生命。

学校愿景:使九小成为令人向往的学园、乐园、书苑。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追求生命高质量、人生高价值的现代公民。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根本,“关怀生命”的教育内涵由浅入深,包括以下几方面: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弥足珍贵,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追求生命意义是人生之根本;教育目标是呵护生命,培育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为幸福人生奠基;教育要直面生命存在,充分信任人,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以积极的关怀和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成长;建构富有生命气息的学校生活,使之成为唤醒生命、滋养生命、激扬生命的资源。

通过对办学理念“关怀生命”内涵的分析,确定了学校的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接下来要基于这三个要素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

立足“关怀生命”核心理念,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追求生命高质量、人生高价值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学校搭建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拓展性课程“灿烂生命——提升生命价值”、活动性课程“丰富生命——激发生命潜能”、基础性课程“夯实生命——传授生命的知识技能”。

学校运用五维结构模型,创造性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五维结构图和课程体系谱图,改变了学校教育哲学内涵不明确、育人目标不清晰等问题,优化了课程结构,使课程开发更具有规范性、课程结构更科学合理,形成了鲜明的“生命教育”办学特色。一方面,学校关注教师的生存质量和专业化成长,培育教师的生命情怀,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幸福而有价值的人生;另一方面,学校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启迪智慧、润泽生命、激扬生命,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课程建设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标准,充分调动校长、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集体智慧,不断反思、调整、修正,形成新时代特色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作者:姜立民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室)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