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时间:2022-07-01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关键在人才,要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正确导向,做好基础学的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一直都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2年正值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天津英华实验学校紧扣新时代脉搏,着眼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聚焦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搭建了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首个由高中牵头组建的开放性、公益性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英华少年科学院”。该项目联合国内知名中学、国内外顶尖高校以及高新技术机构,通过“三高共育”,共享高端学术资源,在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面向天津及周边地区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招收学生作为“未来小院士”,提供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等领域为核心的公益性高端科学和技术课程,积极回应新时代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现、培养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6月27日,英华少年科学院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津英华实验学校武清中学校区举行。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内外顶尖科学家、专家学者,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领导,华为技术、晓羊科技、特变电工、国仪量子、科大讯飞、哈威克科技、北师大未来高精尖创新中心、微软(中国)等高新技术机构以及天津师大教育集团、蓟州一中、杨村一中、杨村三中、天和城实验中学、城关中学等多所兄弟高中校代表集聚英华,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新路径。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参加启动仪式的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首批小院士代表共同点亮启动装置,宣告天津英华少年科学院正式诞生

 

推动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甘子钊,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副校长David Cardwell先生以及诸多国内外高新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期望以“国之大者”和“科研领军者”的深厚学术文化积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为英华拔尖创新人才领域的全新探索指明方向,并激励英华少年立志科技报国,鼓励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的优秀品质。

启动仪式上,刘利民做视频致辞,对英华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肯定了其创办2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如英华少科院公益性平台的成立,对教育部所提出“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新任务的参与,这些均充分体现了责任担当。刘利民同时提出,希望英华能深入实践、大胆创新,在探索青少年基础研究优秀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韩杰才在启动仪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学与大学共同肩负着人才培养使命,更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携手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接续传承问题,他同时强调,英华少年科学院一定要立足资源优势,融入工程教育新理念、探索基础教育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为少年科技人才发展搭好成长阶梯,在未来,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增添新鲜血液。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英华少年科学院院长季明明(简介:曾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处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研究起草小组第六组副组长)

 

英华少年科学院院长季明明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英华学校就“为什么要举办、怎么样举办、举办成什么样的英华少年科学院”命题进行了系统性谋篇布局,提出中国实现“强国梦”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其关键在于加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此乃“国之重器”,是影响国家总体实力的战略资源。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落实“双减”政策关于“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精神,英华迈出了探索新路的重要一步,英华的建立也是高质量实施品牌高中建设项目、落实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宏大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李震宇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拔尖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将助力小院士成长为具有优秀创新思维,交叉学科视野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做出贡献。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总校校长林向阳表示,英华学校办学二十余年,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彬彬君子、风范公民”特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林向阳勉励每一位“未来小院士”在科学探究和创新发明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积极奋进,不断发现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心存敬畏,永葆好奇,敢于求证,勇于创新,书写出新时代精彩的励志人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选拔机制新路径

对于英华而言,开展“高校-高新技术机构”合作是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英华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新技术机构合作,并成立“英华少年科学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高新技术机构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包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晓羊集团、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哈威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机构。这些作为英华少年科学院战略谋划和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科技设备技术、科研创新等领域的优势,让高新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为小院士提供企业实践平台,促进“未来小院士”们拓展学科特长和个性潜能,为未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华为天津政企业务部总经理江文淼先生代表英华少年科学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高新机构联盟发表演讲。据悉,此次合作,英华将与华为就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少科院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培养、鸿蒙青少年开发者创新中心打造及英华鸿蒙实训平台构筑等领域开展合作,围绕数字领域的前沿技术,更广泛地推进有持续竞争力的创新ICT人才培养。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首批“英华少年科学院未来小院士”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英华普通高中部高一六班的张泽文同学代表英华“少科院未来小院士”发言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中小学教育处处长乔盛表示,在中国高校的鼎力支持、武清区教育局的指导下,英华通过搭建少年科学院平台,充分发挥了高中-高校-高新协同育人优势,为具有个性潜能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空间,具有非常好的超前性和示范引领性,是追求普通高中高品质多样化特色发展和落实“天津市品牌高中建设项目”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英华能够以少年科学院项目为契机,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在拔尖人才培养和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上探索新的路径。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天津市武清区区长倪斌表示,英华少年科学院在武清教育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英华作为武清一所民办学校,在过去22年发展的历史中,始终坚持“兴中融外-启程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办学”,英华少年科学院的建立更是对这一办学宗旨的接续弘扬。他希望英华学校的各位老师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教育部的部署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希望英华的同学们能够树立鸿鹄之志,发奋努力。

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青少年建功新时代

英华少年科学院“名家大讲堂”第一期在活动中同步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以《“哈工大人”与大国重器》为主题进行授课,为同学们介绍了一百余年来,“哈工大人”始终在国家高精尖技术领域深入探究和创新发明实践,此次“名家大讲堂”依托英华少年科学院“云校”平台,向天津市优质高中进行了全程分享,英华学子与科学家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在跨领域的思想连接中,碰撞出穿透现实的火花。

据悉,“名家大讲堂”是英华少年科学院重要课程之一,将邀请顶尖科学家定期开展基础科学、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专题讲座,以中国科学家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感召鼓舞、团结引领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多元培养路径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重在打破传统,推动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本次“‘高中-高校-高新’三高共育拔尖创新人才研讨会”的举行就是为了探索更多创新人才“三高共育”培养新路径,加强高中、高校、高新技术机构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衔接、协作机制构建和交流平台搭建。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华为技术、晓羊科技、特变电工、国仪量子、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机构代表以及多所兄弟高中校参加会议,就“拔尖创新人才有哪些特质,高中阶段应该如何为高校输送理想的人才”“高新技术机构作为三高共育链接高中和高校的重要一环,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英华“高中-高校-高新”三高共育拔尖创新人才研讨会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招生组组长王雨松、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招生组负责人董霖、天津英华实验学校首席物理金牌教练李振鹏,先后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高共育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培养方案”“天津英华实验学校物理学科三高共育课程”。

“三高”携手打造高端实验室

英华少年科学院以高端学术课程为载体,联合更多国内外顶尖高校、高新技术机构,围绕物理、化学、生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等领域,共同打造了一系列不同领域的专项实验室,以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学科热情,培养科研素养,提升思辨、实践、创新及协作能力。

6月27日下午,英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签署“创新人才联合共育”协议,“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小卫星基地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培养基地”正式落成,并将为英华学子带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专项研究性课题。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现场

 

同日,英华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仪量子达成合作协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天津英华实验学校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在英华正式落成。

据悉,该实验室是英华协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打造的英华少科院的第一间实验室,更是国内首个面向高中教育阶段,整合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信三大量子科技分支领域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基于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和系统化的课程解决方案,实验室将全面满足学生对于量子科技的理论学习与实验的需求,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助力量子科技后备人才培育,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此外,英华与天津大学联合打造的化工新材料实验室也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英华少年科学院“三高共育”高端专项实验室集群初具规模。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英华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

 

“高中-高校-高新” 三高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英华少年科学院在天津成立

英华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第一课

 

下一阶段,英华将带着教育人的使命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以少年科学院项目为契机,依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少年科学院导师团队,形成以英华少年科学院“云校”为原点,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领域持续深耕,最终形成辐射天津地区乃至全国的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及培养新高地,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培养、输送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后备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