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时间:2022-09-23作者:曹霁 刘燕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沈阳市皇姑区童晖小学成立于2002年,二十年间,始终秉持“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全程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实施以“教育如阳,童心如晖”为核心理念的阳光教育,培养“品德高尚,求真向善 ;健康乐观,自信自主;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阳光少年,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教育成果。凭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童晖小学迅速成长为沈阳市品牌学校。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童晖小学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优化办学机制,不断把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校和新建校辐射,如今已形成三校区两分校“一校五址”的办学布局,让更多优质校“花开”市民家门口,努力筑成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高地。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创设阳光课堂,实现深度学习

课堂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品质的塑造场,是学生成长的生成地。童晖小学致力于将常态课堂变为高效课堂,将低阶思维变为高阶思考,将传统课堂变为优质课堂。为此,学校本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个性飞跃”的原则,逐步建构起“三三十阳光课堂”,即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多”“三少”“十个要求”——学生要多疑、多探、多合作;教师要少讲、少灌、少包揽;课堂教学要创设氛围与情景、明确目标与任务、注重自主与个辅、充分对话与交流、积极展讲与展示、精心训练与指导、把握归纳与延伸、有效使用多媒体、即使纠正坐姿、板书规范与美观。

“再过三个星期就是白雪公主的生日了,3个星期一共是几天?”数学教师刘妍在上二年级课程《一共多少天》时,从7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入,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你能帮小矮人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们认真地数着教具上的珠子,最终在学习单上记录下了7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游戏拓展等多种活动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巩固了知识点。这节课的最后,刘妍以“数数七星瓢虫身上的点”“这首七言律诗共有多少字”等问题作为拓展提升,实现学科的整合。通过“自学初探—抛疑激浪—解疑合探—拓展提升”的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如今,“展示有方、争鸣有术、合作有效、动静有度”已成为阳光课堂的常态——音乐教师王鹤萌运用古筝配乐朗诵引入课题,在有规律的节奏游戏中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提高学生鉴赏力和创造力;英语教师徐佳雯设计了丰富新颖的操练活动,听音复述、我演你说、情景对话、语句填空、绘本制作,课堂中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阳光课堂要求教师采取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方式,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思考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以实现“课前有期望、课中有创造、课后能审美”的目标和要求。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此外,阳光课堂还重视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例如:在正式上课前,借助舒尔特专注力训练法以及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小游戏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开展教学任务做好准备;课中和课后及时评价,通过设置集综合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的学科和实践任务,展示学生合作的智慧、创造的内驱、个性的思考与表达,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童晖小学“阳光课堂人人上”教学研讨活动,不仅会通过教学领导听课、教师交流评课等方式提高课堂课堂教学质量,还会通过“微信晒课”展示教师的教学亮点和对教师的教学建议,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培养个体与集体创造力,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向务实提高方面转化,保证高效课堂的实施质量。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打造阳光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立校之初,童晖小学以英语教学为特色,探索出一条浓氛围、优资源、活课堂、准节奏的课程实施之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科特色逐渐向多学科课程迁移、渗透,完成了从局部突破向全面优化的精彩跃进,先后获评“辽宁省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辽宁省双语教学实验先进学校”“沈阳市英语特色学校”“沈阳市课改基地校”等。

“多肉植物的储水能力一般都很强,所以耐旱怕涝,适合栽种在输送肥沃的土壤中,浇水不宜过多……”四年级的王冶童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多肉植物种植作品,还为大家科普了种植注意事项,吸引了许多师生前来观看,这是童晖小学“阳光课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童晖小学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搭建了“阳光课程体系”,包括6个模块:文学类的“向阳籽课程”;艺术类的“向阳苗课程”;健体类的“向阳枝课程”;实践类的“向阳叶课程”;益智操作类的“向阳花课程”;科学类的“向阳果课程”。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多彩创意”课上,一场关于“秋”的诗词竞赛后,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用秋叶制作成了各种创意作品,展示着秋日的美好;种植园里,“生命的旋律”课程开展地如火如荼,学生在给秧苗除草、浇水的过程中增长了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劳动技能;“‘绳’彩飞扬”比赛中,队员们使出浑身解数,一根根彩绳在阳光下飞舞,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依托丰富的主题实践、校园节庆和特色社团活动,学校不断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探索“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英语课上,师生正围绕“端午节”展开精彩的活动——以“有趣的翻译”为切入点,师生一起学习了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传统美食,还动手制作了香囊。英语作为学校最突出的教学特色,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重点。英语教研组不断探索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实践课,开发出了包括“阳光英语”“英语配音”“中国文化”“逐梦演讲”“英文戏剧”“英文绘本”“声音图书馆”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开展了丰富的活动,课程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有效落实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爱国情怀。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此外,学校还专门研发了入学适应课程——“小豆包成长规划无界课程”,通过情绪适应、习惯养成、道德文化浸润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搭建并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学生搭建适应成长的阶梯。

优化管理机制,聚焦质量提升

2014年,学校开启了集团化办学之路,先后建立了南校区和东校区,接收了鸭绿江分校和金山分校,形成“一校五址”的复合样态教育集团。在校长张艳丽的带领下,童晖教育集团凭借教“域”无界、心“芯”相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创新开展了“复合样态集团无界化”教学管理改革,向着打造幸福教育新样本、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踔厉奋发。

2021年初,学校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条线与板块相结合”的“网格化”纬向管理模式,成立了七彩阳光业务中心,打破校区界限,将各校三级管理部门统筹整合为行政协调中心、安全健康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课程管理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实施一体化、集约化、扁平化、专责化的全面管理。其中,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管理中心为集团建设内核,三者相辅相成,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生成长中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兼通过特色课程和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特长,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每学年,学生成长中心都会从学生的品行发展、学业发展、特色发展和心理发展四方面开展不同的项目,如2021学年开展的“践行传统八德”“创建高效课堂”“构建大英语观”“打造阳光心理”系列主题实践,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

 

教师发展中心以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基于教师发展需求搭建培训、交流、科研、展示等平台,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青蓝工程、“绿光芒书院”、名师引领、“充电计划”等丰富的活动,完善教师职业规划,优化教师的品格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将教师个性化发展和团队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此外,中心利用NAS网络等无界化的技术手段,将大量的教学案例、课件、课堂实录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上传云端,各校区和各分校同步分享资源库;开展远程教研工作,利用录播教室和数字化校园打造的网络设施,借助学校内部搭建的流媒体服务器,实现集团各校区之间远程教研,让教育教学摆脱空间的限制,打造教育集团管理新时空,让教师的成长变得智慧、专注、灵动。

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全校课程建设和质量评价工作,以课题为引领,通过“创意—研发—实施—评价”完善课程建设。中心成立两年来,多名教师参与了“一沙一世界”系列课程开发,以心理沙盘为媒介,研发了一系列将沙盘应用于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的整合型课程,深入探索了课程的多元管理;集团四十余名教师加入“语文共同体”,立足幼小衔接、小初衔接,以减负增质为原则,整理编辑了153篇古今诗词、散文,千余个成语,研发出“童声辉韵”课程。

童晖小学成立20周年之际,张艳丽带头对集团校进行了资源重组,从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队伍、教学研究、教育资源、课程研发、评价机制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了内部管理,推动集团各分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快乐。”这是张艳丽真挚的教育情怀和远大的教育理想,更是全体童晖人殷切的期盼和不懈的追求。

(作者:曹霁 刘燕)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