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品德的培养与健康心理的培育。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平安集团等共同发起“平安少年”公益项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关爱服务,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爱和帮助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平安少年”项目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多位专家提供专业的教育和心理课程,对儿童青少年、家长、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共同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全人格。在此基础上,多位专家老师还亲身参与了预防和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实践当中,政府引领搭建跨部门合作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从源头上让他们远离心理疾患。
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幼儿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项目组开发了培根固本行动,精细策划适合幼儿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发展的爱国、感恩、责任担当等活动,利用自己开发的家校合育小程序记录学生成长,协同学校家庭一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品德。如“幼儿园好习惯培养活动”,上学期包括孝敬感恩——为家长捶背、文明礼貌——讲礼貌用语、责任担当——自己背书包,下学期包括卫生整洁——饭前便后洗手、文明用餐——用餐礼仪、生活调理——洗漱后摆放好牙缸等。
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根据调研,项目组发现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亲子关系不良、考试焦虑、沉迷网络、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北师大课程团队研发了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影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识别、预防与矫正》《中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识别与应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让孩子爱上学习——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动机》《初中生的网络使用与媒介素养》《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等18门课程。
学校心理教师数量少,服务能力不足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学覆盖面和实施效果。为此,项目组选拔了40名心理咨询师和助教志愿者60名,定期入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种子心理咨询师具有相应心理咨询资质,通过项目组培训考核,在各试点学校开展种子心理咨询工作的校内外人员和心理志愿者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服务经验,经过培训考核,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心理咨询师与志愿者的加入,扩大了心理服务的范围,心理健康教师有时间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咨询者的情况,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项目组基于此开发了心理咨询师与志愿者培训课程,包括《读懂学生、科学育人》《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矫正(上、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识别与应对(上、下)》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与问题处理策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模式与成长方向。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项目组设计丰富了家长课程,包含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心理危机的类别以及不同应对方式、青少年面临的问题等,从品行形成、个性成长、情绪变化等方面深度解析各类问题的心理逻辑,帮助家长理解不同年龄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家长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科学认知与正确应对能力,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实用的脚手架。具体内容分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三个学龄段,培训主题包括小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促进、小学生情绪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促进、网络使用与媒介素养、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等。
自2021年8月开始,“平安少年”公益项目已经在临沂市的河东区和莒南县、深圳市的龙岗区和龙华区四个试点区县有序开展,主要内容涵盖了家校(园)合育行动、协同关爱行动、心理护航行动三位一体模式,参与主体涉及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团县委、妇联、中小学、幼儿园等,旨在建立协同关爱机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干预,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心”活力。
莒南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孙钦法说:“‘平安少年’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执行团队两次到莒南实地调研培训需求,县领导都亲自陪同,可见我县政府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参加完3月初培训的王群老师说:“三天培训带给我的却是三年也摸索不出的经验。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案例解读,都带给我很强的震撼。这几天的培训与交流如拨云见日,给了我一个有力的指引。再次感谢‘平安少年’公益项目选择了我们区做试点。”
据统计,“平安少年”公益项目实施一年来,山东、深圳试验区累计培养种子讲师40名,助教志愿者200名,分别实施线上线下教师主题培训78场次,线上家长微课堂37场次,线下家长学习营160余场次,线上线下教师家长座谈会325场次。入校心理咨询两地共服务125名学生,开展309次咨询。未来,“平安少年”公益项目将继续加大投入,开展培根固本、协同关爱等一系列活动,努力引领形成政府指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多部门协同一致的体系化运作模式,为教育强国、民族复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