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创新学习体验设计”国际交流工作坊成功举办

时间:2022-11-29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人才对我国人才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学习体验设计是国际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项目,致力交流分享前沿研究、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果,对于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未来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11月26日,由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举办的“创新学习体验设计”国际交流工作坊取得了圆满成功。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赵建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锐教授、纽约大学先进教育技术研究与评估联盟主任Jan Plass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儿童互动学习与发展实验室主任Bruce Homer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系主任伍珍副教授等14位国内外嘉宾分别作主题演讲,相关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与实践者共同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教育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工作坊由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张亦萌和未来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赵荻共同主持。

上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致词欢迎参会老师和学者,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对未来教育带来启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钟祖荣教授分享了创新对于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介绍了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做法。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赵建国以“‘双减’政策与教育创新”为题,分享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具体举措,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刚需,并指出大兴区已成为首都南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将成为引领北京、京津冀和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赵荻博士做了有关“实体交互视角下的‘玩中学’”的主题分享,详细阐述了实体交互技术的内涵与特征,实体交互技术对低年龄段儿童的学习价值,以及如何将实体交互技术更好地融入创新学习中,并指出,融入实体交互技术的玩具和学具应思考如何具备陪伴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定制的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魏锐教授以“促进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的项目学习”为题,详细介绍了“科技创新素养”的内涵,分享了在初高中项目式课程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成果,以及设计项目式学习的程序与步骤,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构建支持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环境与生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钟周副教授以“教育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探索”为题,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比较研究视角出发,分享了可持续型大学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并以清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自主科研国际合作专项课题为案例,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学中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副校长依兰以“清香红旆,创新赋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实践”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在国际化建设和国际化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提出中西融合的国际化教育目标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有正确的认知,还要培养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具有深厚中国文化根基的国际型领袖人才。

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校长李曙东的报告题目是“可持续才能走到未来”,李校长认为,学生开始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的责任意识。中小学生绿色低碳理念的形成,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他分享了大兴八小通过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把科技与创新融入教学,并利用软件辅助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完善特色评价等措施建设。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研究专员林宇汇报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以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学工具和课程设计,并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跨学科学习工具“百变思源”为例,总结了设计创新学习工具的原则。

下午,来自纽约大学的Plass教授与纽约城市大学的Homer教授以“数字化游戏与未来学习的构想”为题作报告,认为新的学习模式所包含的知识建构需要承认环境和经验的重要性,要脱离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模式,并分享了国外创新学习的案例。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终身学习实验室研究主管伍珍分享了“屏幕产品使用中的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她的研究表明,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屏幕使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正逐年减弱,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每天2小时以内的屏幕暴露通常不会直接带来危害,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她认为,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需要家长陪伴,并围绕屏幕暴露内容展开亲子互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以身作则。

最后,来自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的两位博士研究生查思雨和彭瑞文,分别带来了以“创新学习工具设计的前沿探索”和“儿童创造性学习的教具设计”为题的报告,探索跨学科教学内容和实体交互等技术如何更好地赋能儿童的创新学习,通过提升玩教具的趣味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属性等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促进实验室与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讨与理念交流,主题演讲结束后,实验室开展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创新学习体验”与“创新学习理念下的多模态书籍设计”实践工作坊,二十多位教师参加体验了实验室研发的创新学习工具和课程,并期待未来能够参与更多线下体验活动和课题研究。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