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何泉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29作者:史咏梅 王艳秀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校长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系列经验成果,《“校长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机制和价值》是这些经验的典型代表,该经验入选《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

 

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何泉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2022年11月26日—27日,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举行,全国30位教育局长相聚云端探讨交流。

26日下午,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五“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上,哈尔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泉以《“校长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机制和价值》为题进行典型经验交流,介绍了哈尔滨市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的创新经验。

 

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何泉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何泉指出:“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一直把队伍建设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努力抓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的建设,2018年以‘校长发展共同体’项目为依托实施的卓越校长领航工程,现在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利器。”

何泉从四方面向大家介绍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机制和价值。

 

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何泉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一是“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建构机制。“十三五”期间,依据《哈尔滨市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由未来教育家型校长作为领衔专家,成立“1+10”的“校长发展共同体”。进入“十四五”,探索从“1+10”到“1+N”的过渡,最大限度地激发校长发展的内驱力,实现校长的按需培训、自主成长,四年来共组建了55个“校长发展共同体”,实现了全学段、各级各类学校的覆盖。

二是“校长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校长发展共同体”培训模式以一题统领、一体多元,一谋多参的“三一”运方式行,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校长专业化成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校长发展共同体”从创新建构、探索实践到目标达成,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一二三四五”的持续发展机制,即一个牵动、两个架构、三个阶段、四个提升、五个保障。

四是“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实效价值。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项目实施以来形成目标可视、策略多元、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研修新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创造了丰富价值。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在主持论坛时表示:哈尔滨市教育局实实在在、全心全意为校长们搭建成长平台,为校长成长指方向、提要求、给支持、建机制,其经验让人受益。

 

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何泉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作专业点评,他认为:哈尔滨市建立全员的校长培训模式——“校长发展共同体”,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结合,校长既参加了共同体,又能够结合自己办学实际的需要,去寻找研究课题,去参与研究活动,能够激发校长发展的内驱力,能够实现校长的按需培训、自主成长。

 

依托“校长发展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何泉在“全国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尹后庆强调这项工作的几大创新点:用贯穿始终的课题研究引领共同体里各位校长的学习,每所学校研究一个任务,回应办学中产生的问题,研究的成果又应用到学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针对校长经验背景,结合学校的情况,设计不同的研修内容或者特色化的研修方式来适应差别化的需要,一个主话题引发的共同体成员讨论,有各自特色的表达和研究方式,兼顾了校长各自的个性需要。他同时提出建议:对不同的学段或者发展程度的校长,要加强学习效果的评估,不断改进“校长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方式,不断推动各位学员的学习进步。

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将以这次高峰论坛的举行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培养机制,完善培养制度,强化师德第一标准,深入实施“十百千”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推进强师练兵行动计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全力推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史咏梅 王艳秀)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