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陈丽云: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时间:2023-02-13作者:汤炎忠 袁琴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方杏坛守初心。深耕教坛20余载、现任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校长的陈丽云,犹记得1996年7月的一天,她走出大学校门,背起行囊,踏上南下的火车,从此一手拿粉笔、一手托教案,与教育结下了毕生之缘。

肩负着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陈丽云时常在教育教学中反思:这节课,学生满意吗?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担任校长以来,她又不断悉心求索:这种制度,能激励师生吗?如何扮演好校长的角色……

从学术带头人到学习型校长

动力源于热爱,思考使人进步。十多年前,陈丽云离开广州老城区,满怀激情地投入新区开发建设,成为南沙教育向城市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转型发展的亲历者。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管理者,陈丽云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是一门科学,需要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跳出“熟手”管理的舒适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方法。

“一名新手型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成为熟手型教师,这也许不是难事;但从熟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可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了。”那么,如何探索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呢?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陈丽云剖析了个人的经验:一是专家型教师要在经验中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二是专家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使知识结构化,并运用于创造性的教学。同时,她指出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既要树立科研意识,又要培养创新精神,既要恪守职业道德,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育管理者更是如此。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教师发展的领路人。陈丽云上任校长之初,也曾有过困惑和迷茫,“有段时间,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如何挑起学校发展的大梁?”她认为,解决这些疑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现代教育,要求校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专业知识精、科学知识博、管理知识深的‘杂家’。”陈丽云如是说。为此,她一面广闻博览,潜心开展教科研工作;一面坚持在做中学、学中教、教中思,积极扎根于课堂实践,担当学校课程的领导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读完的书不会超过2000本,而且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应当在上学的年代里读过的。”可见求学时代阅读有多么重要,但陈丽云发现不少学生的阅读趋向消遣和娱乐,对此她开展了“1+X”延伸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开展延伸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陈丽云认为,提升阅读能力虽无捷径,但有方法。首先,教师应善于挖掘、整合,对教材中相对零散的阅读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其次,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最后,围绕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相关延伸阅读,积累课外知识和语言典范,从而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在陈丽云看来,“1+X”延伸阅读,正是推进深度阅读、充分体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引领师生形成从单篇到多篇或整本书的阅读理念。“这种阅读以教材为基点,以单篇文本延伸、单元文本延伸和主题式文本延伸等形式,延伸到与课文相关联、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文本,以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进行阅读和建构、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活动,实现从学到用的教学突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1+X”延伸阅读,陈丽云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带领学生将阅读的“火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继而延伸至浩瀚无际的语文世界。

 

陈丽云: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把握好“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以此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怎样做好“整本书阅读”?陈丽云认为,要实现高效优质的“整本书阅读”,就要带着问题去读。对此,她举例道:

“在阅读名著《西游记》时,可确定专题开展延伸阅读,如妖怪专题可延伸至《山海经》,地域文化专题可延伸至萧绰的《西域简史》……为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内容,可借助林庚的《西游记漫话》等浅显易懂的作品。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启迪他们的思想。”

延伸阅读的方法架起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二者的融会贯通。一方面,它降低了整本书的阅读难度,经过教师精讲课本文章,学生再阅读同类型文章时会更为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它拓宽了知识的广度,使阅读更贴近现实生活。陈丽云介绍:“在生活中,读到某一个题材或某篇文章时,如果我们感到对此了解得不够全面,就会主动寻找类似的文章来读。所以,多文本阅读方式,同我们生活中的阅读常态也是相吻合的。”

寓读于乐“三招延读”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陈丽云以“三招延读”法,使延伸阅读教学迸发出精彩的火花。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她向学生推荐了贾平凹的《冬景》;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她介绍了席慕蓉的《乡愁》,这便是“文本延读”。

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她设计“不识字、没文化的阿长可怜吗?”这一问题,引出《祝福》中的祥林嫂,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旧中国劳动妇女身上发生悲剧的深层原因,这便是“思辨延读”。

学校举办知识竞赛时,她有意识地增设文学类题目,要求学生讲一讲书中的故事,让阅读面广的学生“尽出风头”,这便是“活动延读”。

经过日常教学中一番煞费苦心的引导,陈丽云成功塑就了一众“读书迷”。学生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自觉利用点滴时间进行阅读,做摘抄、谈感悟、写笔记,从阅读感悟再到作文创新,逐步实现了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

学生发自肺腑写出的读书感悟,令陈丽云倍感欣慰。她犹记得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课文这个小圈子里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老师教的知识。这段时间的阅读,使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生活因课外阅读而精彩!”

阅读之美在于“心离书则神索”,在于“喧嚣中让人沉静”,在于“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我希望延伸阅读教学能够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与世界交流的平台,成为构建与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桥梁。”陈丽云如是说。

“愿你双手永远忙碌,愿你脚步永远轻盈。”这句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所作的歌词,也是陈丽云喜欢的一句勉言。能够沿着悦山书院的文化根脉,一路传道授业,一路潜心探索,将教育涵养在立德树人中、润泽在书香校园里,并持续引领师生坚持延伸阅读,她感到很自豪、很荣幸,同时也收获着一路芬芳。近年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心灵受到滋养,语文成绩节节攀升,在各级各类阅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语文科组获评“广州市优秀中学语文教研组”。

奋进不止,逐梦笃行。“我将继续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以阅读涵养育人,点亮书香校园,为师生打开一扇阅读之窗,助力他们感受阅读之美和阅读之乐,领略不一样的人生风景。”陈丽云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教育的深情。

作者:汤炎忠|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

     袁  琴|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