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从一个人到一所学校的新教育芬芳

时间:2023-02-22作者:庄惠芬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作为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如何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全面实现高质量育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湖塘桥中心小学奚亚英校长。1998年,奚校长在吴县市听了一场报告,于是在1999年邀请报告者朱永新老师来到学校,朱老师——“我的教育理想”的报告深深打动了我。因缘际会,我正式成为了朱老师的“学生”。

一名年轻教师,如何实现理想的教育?如何追求新教育之梦?这是我的思考;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如何走出育人的困局,获得社会的信任,是奚校长的困惑。于是奚校长决定率先在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

我们从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书香校园”做起,行动初始,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就够了,面对质疑,奚亚英校长让我带领十几名教师组成的小分队,从个人阅读、学科阅读、班级阅读以及家庭阅读几个维度开始探索。

每年朱永新老师都会问我三个问题,今年你读了哪些书?今年你在思考研究些什么?今年你取得了哪些进步?他会推荐一些书籍,会留出一个小时和我对话。在他的指引之下,我逐渐变成了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不知不觉将自己从书中汲取的营养运用到了教学中。因为阅读,我的课堂有了不一样的生命气象。

不仅是我,小分队的老师也全部参与进来,因为阅读的滋养,因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让家校之间、亲子之间都浸染上了书香的气质,班级、课堂以及家庭的生命气象也在不断变化。按照新教育团队研发的阅读地图,我们的阅读从案例型书籍—经验类书籍—结构化书籍—原理型书籍—哲学类书籍不断拾级而上,老师们在阅读中滋养课堂,在课堂中赢得自信、积淀底蕴。

孩子们也在阅读中生长,“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我们不断引导他们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习惯和享受。于是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推进每月一事等行动迅速在全校铺展开来,这所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因为新教育的全面打开,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学校面貌迅速得到改变,学校的声誉和口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后来,朱永新老师开始鼓励我写作,于是我在专业阅读的基础上,开始了我的专业写作之旅,每天坚持写千字文发到相关平台。让我惊喜的是,每一篇教育随笔,都能获得薛法根、徐斌、夏青峰、许新海、窦桂梅等名师的点拨。我站在“大家”的肩膀上登高望远,激励我不断变革自己的课堂、更新育人实践。

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成长出了一大批有情怀、有担当、有追求的名师名校长,他们把新教育的理念带到了新的学校。比如我们所创办的星河实验小学,就是在新教育实验理念一以贯之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品牌学校,从学校的文化理念、课程体系、创想教师、学习方式等整体性创新建构,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了路径和策略。这些理念同时也影响着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形成了一所城市新教育实验的雁阵效应。

新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理想、方向或目标,从一个人的成长到一个团队的飞翔,从一所学校的发展到一个城市教育的影响,这就是新教育实验带来的力量。

 

作者:庄惠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来源:《教育家》杂志社2022年12月刊第4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