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时间:2023-04-25作者:李会燕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最美教育,始于幼学。2011年以来,在国家、省、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指引下,佛山市禅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民生事业,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加大财政投入,致力于摸索有效举措促进全区学前教育整体均衡优质发展。

在禅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禅城区教育局开启了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之路,并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全区140所幼儿园的共同发展。2013年,随着禅城区(文中简称“我区”)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一级办学、一级管理”发展格局的推进形成,我区在省内率先、全面组建了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

十载耕耘,同心筑梦。通过凝心聚力、稳扎稳打,不断探索新经验、搭建新载体、推出新举措,我区学前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模式。如今,在“名园”带“民园”的辐射效应下,我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捷报频传,实现了管理经验共享、办园行为互促、优秀资源互派、教科研工作互动等,推进了全区幼儿园结对组团、合作共赢、高质发展、整体提升等,使“弱的变好,强的更优”。

顶层设计工程:制度化谋划标杆

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辐射作用,推进区域幼儿园结对组团共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其中,共同体的制度设计是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在充分总结先行先试园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区制定了《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试行)》,并下发了《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的通知》,主要规划如下: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资源共享、机制共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为合作方式,优质“名园”通过竞争成为领衔园,每届任期三年,期满后重新评定;区教育局每年对各领衔园带领的共同体上一学年工作、科研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共同体活动经费补助;区教育局每年还对领衔园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进行奖励。对此,我区针对性、系统性规划了“四招”: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省级、市级项目教研活动

 

实事求是,持续优化模式。我区共同体不断顺应新时代需求,形成与自身特色更适应的发展模式。例如,在成立之初,共同体的划片方式多是遵循“就近原则”,以祖庙、石湾、张槎、南庄等片区进行划分,领衔园和成员园都属同一片区。经过实践总结,现在每个园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课程或理念内涵,跨片区自主选择更“对口”的领衔园,加入“菜单式”定制的共同体,扬长项、补短板,这样的共同体更能齐头并进、把特色做到“极致”,从而凝成推动幼教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健全机构,制定活动计划。各共同体成立由领衔园园长为组长、成员园园长为组员的园际工作协调小组、执行小组,各园另设联络员负责对接。各领衔园须到成员园实地调研,牵头搭建共同体管理架构,并填报学年活动计划及预算表。

园际联动,实现共同发展。一是管理经验共享:领衔园要在制度建设、干部培养、保教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成员园具体指导;二是办园行为互促:领衔园须对成员园在等级评估、园舍环境和设施、保教工作、卫生保健、儿童发展、资料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促进各园规范发展;三是优秀师资互派:通过开展联园师资培训、园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互励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教科研工作互动:各园应通过共享教科研计划与活动等方式实行教研引领,领衔园要定期组织教科研交流及教科研成果分享活动,成员园也应定期承担公开教育教学活动。

做好规划,定期开展活动。首先,各共同体定期召开园长、联络员组成的共同体联席会议,规划整个共同体的发展,制定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行事历,并设立项目小组负责实施。其次,要求一月一主题,园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其他保教人员分层次、分类做好规划落实工作。最后,要求各共同体园长、骨干教师总结近年来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促进作用,撰写主题论文进行总结、分享。

管理机制工程:常态化护航蝶变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如何把幼儿园和共同体办活、办好?这是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区通过四大管理机制,致力于做好“共”字文章,实现“共创、共建、共享、共赢”。

领衔园竞争性选拔机制。为进一步发挥领衔园示范引领、融合协调、辐射服务作用,根据《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第X届领衔园竞争性选拨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幼儿园自愿申报、公开演讲答辩、现场评审、选拔公示等环节,我区每届遴选20所幼儿园成为领衔园。其中,领衔园选拔共有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包括办园规模、办园条件、社会声誉、保教管理等办园状况;资格达标、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等师资水平;办园特色、教科研质量、教学质量等办学成果;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等活动计划。与此同时,我区也建设了“两大保障体系”。一是制度建设:领衔园任期期满后重新评定,对工作成效低下、成员园反映强烈者,将取消其领衔园资格。二是经费补助:区教育局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里,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经考核小组考核后下达,经费由领衔园用于共同体内教研和科研活动、跟岗培训等;对于符合要求的领衔园另予以补助。截止目前,我区先后于2015年、2018年、2021年进行了共同体的重新组合,通过竞争方式每届确立了20个共同体,由20个优质“名园”作为领衔园,平均每所领衔园帮扶7所结对园。经实践检验,领衔园的“竞争上岗”机制,有利于增强共同体工作计划性、明确共同体发展目标、广泛调动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我区幼儿园共同发展。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2021年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三批领衔园竞争性选拔演讲、答辩活动现场

 

工作推进会议机制。我区定期组织全区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等,举办共同体工作推进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参观代表性幼儿园园容园貌、主题讲座、各领衔园园长阐述年度共同体工作计划、总结部署等。同时,会议要求新型公办园通过总园、分园、教师成长等视角,领衔园、成员园通过共同体视角提供总结性论文进行分享交流。例如,今年我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大家就人才扶持工程、优质品牌打造和共同体协同共赢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会议还就扶持“三名人才”成长计划、创建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教科研一体化,以及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保教质量评价、“文化润德”项目、共同体品牌项目、全区幼小衔接项目、成立中心教研组、组织系列培训等各项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精心部署,并进一步解读了名园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等系列多层级甄选方案。

运行情况深调研机制。为及时了解共同体运行至今存在的相关问题及下一步完善的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共同体工作的高度融合,结合共同体改革与“新课程”资源体系构建、集团化、新型公办幼儿园等最新趋势与要求,我区成立专项调研小组,定期深入各共同体开展深调研活动。调研组成员,包括局领导、业务科室人员、省立项项目主持人、所在片区兼职教研员等。访谈对象,包括各领衔园园长、代表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研人员代表、骨干教师代表、普通教师代表等。调研方式,采取现场观摩与座谈会调研相结合方式,覆盖全区20个共同体领衔园。调研内容,则针对幼儿园党建引领情况、共同体运行情况及下一步调整计划、非遗德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情况等方面,做到一次调研即达成调研目的。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专项工作调研小组深入领衔园观摩指导

 

送教下乡和课例共研机制。为充分发挥领衔园辐射效应、带动区外学前教育共建共享、寻求携手共赢的更大“同心圆”,我区建立了跨区域的送教下乡和课例共研机制。一方面,我区积极“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区培训交流,如应邀赴顺德区陈村镇、乐从镇和珠海、广州、清远、惠州、广西、贵州等地进行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培训,就共同体的定义与功能特点、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发展情况以及共同体发展规划等方面,向业界同行分享了禅城区学前教育经验。另一方面,我区定期开展送教下乡研讨活动,如今年6月,区教育发展中心赴罗定市开展2022年度送教下乡研讨活动,领衔园园长卢江碧、孔敏仪、关丽红,分别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以佛山民间艺术小社团为例》《以文化为根塑造园所品牌》《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紫南幼儿园“上善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感悟》等精品课程送教至罗定市。这些跨区域的交流分享,如一场场有温度、有实效的学前教育思想交流会,为区域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升了教师整体教学教研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提升工程:项目化造就名师

师者,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人之初阶段的启蒙教育,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幼儿园教师队伍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好坏。

构建区域学前教育教—科—研—训立体式教师发展模式。我区组建了教—科—研—训立体式团队,成立区级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心教研组,兼职教研员团队、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团队。构建了“三环四维五板块”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以“课题研究指导——研究过程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师风师德建设——教学能力培养——家园共育指引”“教研工作领衔制——科教联动共研制——经验分享互学制”作为教师教科研训全流程三大闭环。发展内容又细分为“四维五板块”,五个板块内嵌在四个维度当中:培养方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学实践),内涵发展(科学赋能、轮岗跟岗、赛教平台、送教进园、园本研修),措施体系(名师培养基地、专家诊断指导、集体教学研讨、梯队阶段式培养、青蓝工程全程实战成长),评价体系(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保教工作、科研荣誉、环境创设)。这不仅解决了教、科、研、训彼此间融合度不够的问题,实现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让教、科、研、训更加切合园本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从而最终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以两个“重点工程”激发优质师资新活力。一是实施队伍达标工程,加快幼儿教师任职资格提升。二是实施分层培养工程,形成培养领头雁、培育排头兵、培植新苗子等师资培养体系。其中,培养领头雁,主要为定期开展共同体领衔园园长、区域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培养活动,系统开展现场学习研讨活动;培育排头兵,则面向幼教干部、教研员、园长开展“非遗课程建设”系列专题培训;培植新苗子,指以共同体领衔园为帮扶主体,与共同体内成员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工程。为推动幼儿园开发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教学,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德育课程、非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我区定期开展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工程暨“名师伴我行”系列活动。活动对象包括20个领衔园的项目负责人和管理员、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等。活动内容注重务实性和丰富性,如2021年度的内容包括学习故事(新西兰学习故事的概念、我区如何结合国外切合实际地开展学习故事)、相信儿童和聚焦学习(核心理念、四大教育原则)、好奇的老师爱观察(观察儿童的技巧、观察儿童的方法)等。同时,活动还要求各幼儿园狠抓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幼儿园园本化课程构建,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非遗技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园长教师学习时要做到有思考、有体会,学习后有行动、有方案、有策略,推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园所内涵发展。

做好教研和经费保障。教研方面,我区以“一室四片八格”(一个指导室、四个片区、八个教研组)为核心,以幼小衔接工作为落脚点,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经费方面,我区为各共同体提供专项经费,广泛开展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幼儿园区域质量评比等活动,进而促进各园互帮互学,以实际行动践行《指南》理念。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行为,积极推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及幼小衔接工作,我区还根据领衔园的实际情况,给予共同体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经费。

目前,我区通过共同体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速了骨干教师教职工持证上岗占比至85%以上;大专学历教师(含保健医生)占比在75%以上。教师普遍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育教学水平持续稳步提高。同时,各领衔园选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一个领域重点突破,带领各成员园开展实践研究,以专题培训、送课到园、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分类指导,提高了各园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幼儿成长工程:多元化赋能育人

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体和主人。我区学前教育共同体注重优学、宜学的教育宗旨,通过三大举措,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富有个性地发展。

领衔园辐射带动聚焦课程促成长。为给我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成长乐园,共同体领衔园从管理经验、课程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了包括体育、剪纸、陶艺、武术、彩扎、食育、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社团等在内的多元化特色课程,形成了可供各园推广使用、深受幼儿喜爱的课程体系,并把共同体内各园积极地联动起来。同时,我区又通过率先成立“学习故事工作坊”,促使教师发现幼儿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可贵片段,通过撰写微型学习故事,将所思所感整理成课程故事,以幼儿发展为本,形成促进孩子和谐成长的教育教学经验。

根植本土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文化和非遗资源,在共同体机制下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建设,全面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佛山本土文化的浸染,感受德育魅力,成长为爱思考、爱家乡、爱祖国的新时代儿童;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启品质教研,使教师成为看得见儿童改变、能发现儿童兴趣、能支持儿童成长的坚实后盾。

协同共同体推进幼小衔接教育效能。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转折点,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协同共同体推进幼小衔接教育的效能,我区积极开展幼儿园适应性教育,由共同体幼儿园联合小学开展小学校园参观体验活动;通过园校共研,进行有质衔接,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品质进行策略探究和深度培养,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纵深式”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幼儿课程活动场景

 

文化润德非遗工程:精细化铸就品牌

 

我区学前教育注重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2021年,由区教育局主持申报的“文化润德: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成功获批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市县科学保教示范项目。这是全省唯一的学前教育区域德育课程项目。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文化润德非遗工程为我区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力支撑。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陶艺以品育德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饮食以礼育德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剪纸以美育德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武术以魂育德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彩扎以艺育德

 

形成“四大品牌”非遗特色课程体系。自2013年始,我区就引领区内幼儿园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目前,我区各共同体已形成武术以魂育德、陶艺以品育德、剪纸以美育德、饮食以礼育德四大品牌的非遗文化德育课程体系。各领衔园在非遗课程上积累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文化传承和课程育人的“双驱动”。在共同体的引领下,区内幼儿园依托“非遗”开发园本课程,致力于培养一代具有乡土情、中国心和世界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项目立项证明

 

构建“四位一体”综合联动机制。通过联动信息化专家搭建网络资源平台,建立非遗德育课程资源库,为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搭建话语平台和支撑平台,建立共研、共建、共享的课程资源平台。通过信息互联大平台建设,更有效地依托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全面实施“三位一体”的非遗德育课程,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幼儿园“四位一体”综合联动机制,充分挖掘“本土的 + 中国的 + 世界的”非遗文化资源,推动课程建设体系化、科学化、网络化,打造禅城“非遗”德育教育名片。同时,我区致力于帮助幼儿园梳理课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进行全面推动;高校方面开展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在非遗文化操作层面进行指导;社会层面则调动各种资源为德育课程进行宣传推广;而幼儿园通过共同体间合作共进,专注于非遗文化教学研课程的具体化落实。此外,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我区充分利用区内祖庙、南风古灶等场地资源,行通济、逛花街、秋色巡游等活动资源,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等民间资源,促进非遗文化课程深入融合发展。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四位一体”综合联动机制图

 

坚持目标导向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基于文化润德项目目标:构建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区域共建共研共享发展模式,产生一批“非遗”德育课程名师和骨干教师,涌现一批非遗德育特色课程标杆园,撬动区域学前教育课程质量整体提升,树禅城非遗德育课程品牌。项目组现已形成了丰硕成果,包括拍摄制作10个关于传统节日、陶艺、剪纸、彩扎的幼儿园课程故事,彰显禅城幼教特色;顺利开展60多场的教师培训和咨询活动,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辐射全区幼儿园和教师非遗德育的配套培训;成功搭建“童趣非遗”平台,满足项目成员获取项目最新信息,集结、学习资源成果、参与专题培训和征集活动等需求;充分挖掘新媒体渠道完成57次活动推广,对课程阶段性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展示,扩大佛山“非遗”德育课程的影响力。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对外交流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

师幼共同参与陶艺课程

 

十载春华秋实,我区共同体模式结出了累累硕果:学前教育正向优质品牌、合力共赢目标奋力迈进;各园保教质量显著提升。我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从零起步,蝶变成为一个广受关注、富有实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局领导班子、同事们的良苦用心,也离不开各园园长、教师们的辛勤耕耘。未来,我区将继续优化发展共同体模式,以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加快公办和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落脚点,推动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优育”的期盼,共谱幼教事业之美好未来!

(作者: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发展服务室副主任 李会燕 )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