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聚焦生命健康,为学生成长护航

时间:2023-05-17作者:于杏林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近年来,中小学生体态异常、睡眠不足、视力和体能达标率下降、情绪管理不良等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愈发受到关注。2021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要求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此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对生命安全与健康等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进课程教材的内容与方式。

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面对当前的生命健康教育课题,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与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旨在基于已有的生命健康教育经验与优势,统整多方资源,将生命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切实增强学生生命健康意识。

“房山区着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健康素养水平,各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希望通过资源整合、路径创新等方式,实现更高水平的生命健康教育,让孩子们更健康、更自由。”房山区教委副主任于海侠说。

系统化建构,为生命健康教育提供可循路径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团队经过多年的调查、实践与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生命健康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抓手,将生命健康教育系统化。该体系从生命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四大方面入手,涵盖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环境健康六大健康领域,广泛关注各个学段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系统性解决。

该体系包含180多节课程,以让学生深度参与、主动参与为原则,通过视频导入、情境表演、辩论赛、讨论会、剧本创作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趣味盎然、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同时,深入思考如何解决与同学的纠纷、如何面对陌生人等问题。例如,在“校园欺凌”主题的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搜集相关信息,梳理制作简单的黑板报,编写、演出了主题情景剧。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融入其中,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让课程和活动更具针对性,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在课程设计之前,对学生的生命健康素养现实水平进行测评。测评同样聚焦健康生活方式等六大领域,并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出各年级学生的“相对优势”和“优先关注点”,从而为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安排提供依据,以便有效巩固“相对优势”、完善“优先关注点”。比如,测评结果显示,部分三年级学生在面对陌生人求助时缺乏警惕意识,部分六年级学生很难自如地应对青春期带来的情绪变化。对此,该课程体系针对性设计和增加了社交技巧、安全意识、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健康等内容,努力让每个阶段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

对于普遍或长期存在的问题,该工程设置了专题模块,常态化开展亲子关系、疾病预防、情绪疏导等相关主题活动,持续关注学生的生命动态。

专业化、趣味性的课程建构为生命健康教育铺设了可行性道路,也让孩子们近距离感知生命,不受束缚地讨论生命。

多学科融合,让生命健康浸润每一个育人环节

当前,房山区已经积累了不少生命健康教育经验,不少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生命教育特色。比如,良乡第四小学奉行“无体育,不教育”理念,将生命健康融入强健体魄的锻造过程;良乡中心小学则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多个切入点、多种干预方式,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也为生命健康教育路径的探索提供强大支持。

面对当前的形势与挑战,房山区对生命健康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生命健康教育是一个内涵广泛的命题,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学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生命健康观念的映射,”于海侠说,“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很难将生命健康教育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课程,而应将其融入各个学科的教育过程,实现生命健康教育的生活化和多学科化。”

为此,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基于房山区已有的教育优势,强调“融入”二字,树立“大健康观”,在做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等工作的同时,着力挖掘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蕴含的生命健康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强化生命健康教育与学校整体育人课程体系的融合,让生命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课程的融通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要做好生命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然离不开各学科教师的成长。所以,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课程资源中专门设置了教师模块,以心理、体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师为主,以所有学科教师为对象,为其提供覆盖健康与幸福教育实践、生理与体质、心理和情绪、社会情感教育、健康生活技能五个领域的指导,并安排相关培训与讲座,帮助教师全方位提高融通生命健康与多学科教育的专业能力。

“有生命健康信念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生命健康素养的学生。”于海侠说。该创新工程重点关注了当下教师自身可能存在的生命健康问题,通过专题培训、团体辅导、个人成长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有效纾解教师的压力,减轻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感,引导教师学会主动减压、科学减压,让教师成为生命健康教育的受益者和倡导者。同时,房山区教委积极联动工会等相关部门,切实为教师解决外部问题,帮助教师卸下“包袱”,培养阳光的工作情绪、形成健康的生命状态。

多主体联动,助力生命健康教育工程有效推进

房山区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是多方合力、全方位推进的。

于海侠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生命健康教育整体质量,推动全区生命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房山区将全区分为中学6个联片组、小学5个教育集团,实行“区级—联片组/集团校—中小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其中,区级侧重统筹、协调、指导和评价工作,联片组/集团校侧重片域内信息交流和共享,学校则重点负责项目的实施落地,各校加强互动,以实践增进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生命健康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房山区整合全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生命健康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资源,会同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学校一线进行动态调研,掌握生命健康教育进程及面临的问题,帮助学校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强化生命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增长教师的专业经验。同时,为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的优化升级收集相关数据,为进一步提高生命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坚实依据。

为让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精准、有效实施,房山区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总结表彰机制,每个月末由科室牵头召开联席会议,进行项目情况通报、推进策略研讨等工作,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行政部门会同业务部门进行监督与考核,把控该工程的实施方向,确保落地有成效。

家庭是孩子生命健康的起点,也是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场域,影响着孩子关于生命健康的观念和行为的养成。为此,房山区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将家长视为重要的教育力量,为家长提供生命健康相关培训,帮助家长增强生命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让生命健康教育从点滴开始,让时时处处都留有生命的痕迹,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生命健康环境。

于海侠举了一个例子。线上教学期间,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教研员刘姝发挥自身音乐教育专业能力,带领自己的孩子和邻居家两个孩子,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大自然的声音》为基础,共同创编了音乐剧《大自然的声音》剧本,在客厅进行现场演出并录制视频。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心态是阳光的,对生命的热爱是真挚的。该剧被专家赞称:“开辟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客厅戏剧模式”。

“熟稔生命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应该只有教师,”于海侠说,“目前,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工程正有序展开,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一个教育主体都是生命健康教育的好手,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浸润着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文|于杏林 策划|邢方红)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