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10日,“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暨数智赋能优质教育案例展评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智赋能,触发教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河北等地的300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活动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雷兴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张淑芳,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北京数字教育中心主任武装等领导参加本次会议。
在区域探索环节,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杨晓辉,北京市顺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孟朝晖,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分别分别分享了三个地区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创新行动的经验和成果。在技术报告环节,几家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展示了其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下午,会议分别围绕数字教研、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智慧校园以及人工智能与区校教育治理等主题开展分论坛,每个分论坛都有8-9位一线中小学校长、教师发言,同时设有四位嘉宾对发言进行点评,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应用和挑战。
曾德华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辅助工具逐渐转变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是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的关键,对于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于今年3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文化遗产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并在4月牵头成立了北京教育行业SRC平台。雷兴山表示,学校将积极开发数智素养教育AI智能体,系统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持续深化产教研融合,不断开拓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张淑芳表示,人工智能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为教育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本次活动通过凝聚教育学者、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分享介绍了教研数字化转型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技术教育应用、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学和人工智能与区校教育治理的优质案例。
吴雅星表示,为加快首都教育数字化转型,北京市加快了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要求,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五育并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促进家校社协同、校园治理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试点示范,逐步形成“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的北京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布局,为高品质、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武装透露,北京市正在探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谋划建立国家人工智能学院(北京),力求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高地。
杨晓辉表示,北京市丰台区在区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进程中,以教研、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社团活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同时努力探索基于课堂教学的人工智能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能力提升、基于人工智能的区域教学环境设施改善。丰台区推动了以北京市十二中、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等学校为龙头的人工智能教育引领示范。
顺义区在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场景,推动数智教育深度融合上做了很多努力。顺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孟朝晖介绍,该区自2019年6月开始应用英语听说教学与考试平台,通过云端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数据汇聚与评价分析,支持老师针对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开展高效备课与精准教学。
北京市怀柔区刚刚在上个月举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未来教育发展新赛道”论坛。徐志芳表示,区域在积极探索,以大模型+大数据、智能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以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怀柔区第三小学为首的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教授顾小清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教育的综合性影响及对策》为题作报告。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资源部主任、副教授杜炫杰在《数智技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场景实践探索》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的三个场景,一是“专递课堂”在各地实践探索中应用场景以及技术赋能点均发生了改变,逐渐演变为“帮扶提质”;二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三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有思教育研究院院长曹进仓作报告《有思教研:AI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场展示了如何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行为数据的完整采集、智能分析和精准反馈,帮助教师实现全方面、立体化、高效率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