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三年教育人需关注的三件事

时间:2024-12-31作者:熊璋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我来谈谈人工智能和教育强国的关系。首先,用《论语・子罕》里面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与大家共勉。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对我们的人工智能表现出一定的疑惑、忧虑和害怕。我告诉你们,没有必要疑惑,没有必要忧虑,没有必要害怕。我从三个角度来讲。第一,教育强国的布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第二,人工智能的变化对我们有多大的冲击?第三,我们应该如何创造一个教育生态的新格局。这个布局、变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强国建设就是一个布局、变局和新局的过程。我们今天遇到了变局,就是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事先做了布局——素质教育、科学教育加法、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等;我们还要开拓一个新局。

《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发布以后,中国教育报刊社和教育部一起开过一个小型的座谈会,我当时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助力强国建设》作了发言。人工智能是我们的抓手,我们要创新,才能够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三件事儿,立德树人的初心,与时俱进的创新和走一条中国道路,把中国教育走到世界前列的信心。

我们一定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月份的一篇文章说,人工智能影响教育有一个极限,那个极限是天。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工智能与我们共存,不可逆转。千万不要相信社会上说的“人工智能是泡沫”,15年前,社会上很多人说互联网泡沫,今天谁不用互联网,泡沫在哪儿呢?人工智能科技方兴未艾,还在发展的势头上。我们未来就是一定要和人工智能一起生活,我们没有办法把人工智能挡住,我们也希望人工智能不要把我们挡住。因此,我们要改变自己,改变教育,这就是教育现在要创新的源泉,这就是我们应对变局的方法。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表示,大力推进智慧校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创新的机遇。构建中国的教育新生态,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有一次,有个记者采访我,问人工智能在中国能跟哪个行业结合?我说教育,他说为什么呢?人工智能是去制定一个机器的大脑,想模拟我们人脑。教育就是塑造我们下一代的人脑的,这两个的职能特别接近。后来,那个记者问,“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跟世界的人工智能教育怎么比?”我说:“中国是走在前头的。”

我们未来的教育生态的新格局是什么?一定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生态,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教育新生态,教育信创是基础,所有的数据都收集起来,才能够做人工智能全程赋能,才能够通过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赢。

《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一文全面地讲了中国未来教育的趋势。教育在未来的半年、一年、两年、三年期间,有三件事是大家要关注的。第一个是AI代理(Agent),未来有可能老师、学生、校长每个人都有一个AI Agent。这些AI Agent之间互相是可以联网的,完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你早上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8点到6点你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晚上10点想问的问题问谁?问网络,问人工智能。所以我希望老师把自己的教案、课程、讲义、作业、作业评价标准等输入到一个人工智能里面,去训练一个自己的小人工智能,早上8点到6点以外的时间,学生问到这个人工智能,那个代理就会把这个工作分给那个我的替身来回答。那个替身回答完以后,他是用了我的思想回答的,然后第二天早上再告诉我张三李四王五问了什么问题,我怎么回答的,你还可以再去迭代。

第二个是AI替身。现在的抖音直播带货,80%的主播是“假人”,是AI替身,直播领域都已经进化了,我们教育还不赶快往前走。

第三个是具身AI。比方体育锻炼。在会场展示区很高兴看到了宇视科技这家公司已经在AI赋能体育运动上有很重要的突破,学校只需要部署宇视科技的AI体锻屏、体测屏,系统就可以自动去引导学生参与跳绳、跑步、引体向上、及一些列趣味运动等,系统会实时分析孩子们的的动作是否标准,并给出评价建议,这都属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刷题背诵式的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小朋友未来更加重要的是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用科技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所以宇视科技当前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向点。

各位校长、老师设想一下,如果一年以后,学校有客人来访,10个“AI体育老师”在带着学生做运动,4组机器人在运东西,2组机器人在递文件,在服务,那是什么样的场景?这很快就会实现,那就是未来校园、未来学校。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要支持的是自主式学习、沉浸式学习、真实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其实我还想问的是,AI除了支持我们课堂,支持老师备课,支持学生交作业,支持改作业以外,我们有没有用AI去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没有去支持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去支持学生体育、运动?未来学生的成长,价值观非常重要,身体素质非常重要。要有韧劲,要身体健康,人工智能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如何用科技的手段突破校园环境限制,助推学生正心定性,强化学生内心自驱的心力建设?大会举办地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宇视科技结合各类感知终端和具身教育场景化服务,通过多模态身心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及“生命教育”“自然教育”“体育教育”等数智心育资源,构建了“心力方”中小学身心健康守护系统,和学校联手在食堂、走廊、活动区等处打造心灵剧场,进行自然风光、星野观测等慢直播,让学生在课余时段与自然同频呼吸,开阔心胸,舒展心灵;借助宇视科技和IFAW一起保护猛禽所留存的真实救助视频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环境的界限,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内心力量,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了科技赋能下的心力建设新路径。

与会者在教育数字化展厅参观

我对“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的理解就是不要再去卷考试,不要再去卷成绩。卷考试、卷成绩的事儿,人工智能全取代了。以后,有可能一个芯片嵌入人体,所有你原来要背的东西全部都有了。所以,未来的学生要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身体健康,要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去做新的事情,而不是去背题、解题。

12月初,我在《构建教育创新和教育信创协同发展的中国模式》一文中提到,中国教育要搞好,教育搞得好就有国际影响力,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就要出海。我相信江浙一带都有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出海的,但是课程计划、教材、课标、讲课方法都出海了,可是用的技术还是国外的。因此,应该支持中国教育信创的发展,中国教育信创应该走进校园,和校长、老师、学生多接触,开发出最适合中国学校的教育信创产品。这种教育强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生态。

为什么可以说“不惑”?只要我们认真地、科学地去认识人工智能,我们没有什么疑惑。为什么说“不忧”?其实,有一颗立德树人的心,把教育强国做好,没什么可忧虑的。为什么说“不惧”?及时去适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并不可怕。我们大胆地去利用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辅助我们,不能让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让人工智能赋能老师的时候,老师也要赋能人工智能,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新生态。

 

作者 | 熊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来源 | 根据“弘扬教育家精神,以课堂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好校长面孔”年会熊璋发言稿整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