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探究数据循证教研支持下的成长型课堂模型

时间:2025-03-24作者:吴常青来源:《教育家》杂志

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如何借助数据循证教研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坚持实践打磨课。利通区开元小学自2020年成为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校以来,充分利用该平台提供的师生课堂行为分析报告为教师画像。历经3年的探索与应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453”校本智能精准教研模式。2024年,通过对100名教师的课堂行为分析,精准定位了80%教师的教学问题,并据此确定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素养导向上好课。一是重视理念引领与课程设计。利通区于2024年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团队的专业支持,组织教师深入研习新课标理念。以语文学科为例,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超过90%的语文教师围绕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经典阅读活动,学生的语言美感和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强调资源整合与教学实施。利通区充分利用白板软件丰富的资源库,教师们在一学年内累计整合了超过5000份教学课件、动画和视频素材。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使用智慧黑板互动功

能的平均频率达每周10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约20%。同时,利用录播教室实现课堂教学记录与回放,使教师的课后反思效率提升了30%左右。

人机协同听评课。一是AI技术助力课堂观察。引入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后,每学期能够生成超过1000份涵盖课堂互动频率、师生对话有效性、学生专注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等多维度指标的AI课堂报告。教师借助系统功能,如课堂实录、课堂热力图、3D课堂环境等,对课堂教学实现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观察。二是协同教研促进教师成长。在人机协同的听评课活动中,教师们先根据AI课堂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再结合自身经验深入探讨。一学期内,全区组织了超过50场基于数据支持的教研活动,参与教师达800人次,促进了不同学科、不同经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数据循证研究课。一是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教师依据教学应用平台积累的教学数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各环节进行数据监测,如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优化了教学过程。二是循证研究促进专业发展。利通区教育局鼓励试点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循证研究,一学年内,教师申报并开展了10余项基于数据循证的教学研究课题,助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

转变。

在取得上述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一,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已开始使用各类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但仍有30%的教师对技术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思维过程、情感体验等深层次学习情况的评价指标覆盖率不足50%。同时,不同技术产品之间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存在困难,数据的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其二,教师数字化教研能力不均衡。区域内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之间的数字化教研能力差距明显。仅有20%的骨干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研活动,并形成优质案例资源,而约40%的教师对数字化教研的理念和方法认识模糊,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反思、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其三,教育数据治理与应用面临挑战。利通区教育数字治理平台虽已运行,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仍有待提升。部分学校数据录入和更新的不规范率达到25%,影响了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可靠性。平台在挖掘数据价值、将数据转化为教育决策和教学改进依据方面的能力尚显薄弱,有效转化率不足40%。

我们将持续优化和改进,充分发挥数据循证教研的优势,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吴常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教研师培和考试中心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