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时间:2025-07-23作者: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来源: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

近日,杭州市钱塘区2025《钱塘教育》期刊专题工作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在浙江湖州安吉举行。钱塘区各中小幼学校教科室主任、中小学教科研骨干160余名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命题下,在专家指引下共同探寻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破局之道。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实践分享-理论解构-生态构建”的三阶架构为与会者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展现了钱塘教育人在智能时代的探索深度与创新魄力。

上午的AI学术报告环节,10位区级名师立足学科本质,带来AI与教学融合的微观案例:从数学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开发到语文想象作文的智能支架设计,这些扎根课堂的探索,印证了技术作为“隐形助手”的实践价值,以“五全”特征构建了教育智能化的立体图景,彰显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耦合的内在逻辑。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从小学数学教师到高中英语教学团队,从学前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阶段教师群体深度参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实践,打破“技术精英”主导的局限。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案例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领域:数学学科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实现抽象概念具象化,语文学科的“智能想象支架”破解表达转化难题,信息科技学科的“虚实融合项目”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这种全学科渗透打破了技术应用的学科壁垒,印证AI作为通用教学工具的适配性。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从课前备课(AI生成多元教学设计)、课中互动(实时学情分析与动态调整)到课后评价(智能诊断与个性化指导),AI技术贯穿教学全流程。省特级教师、文海第二实验学校党政办主任彭介军展示的《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化校园建设与管理》,通过数据的全流程采集,实现AI赋能学校管理的闭环优化,体现技术对教学管理的系统性重塑。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AI课例关注知识传递效率的提升,如文海凌云小学教师张艳芳展示的千课万人示范课“AI双师课堂”使教学互动效率提升40%,更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文海中学正高级教师张占营的研究“AI赋能整本书阅读”,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实现从“知识赋能”到“素养赋能”的全方位价值跃迁。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所有AI课例均呈现“实践-反思-优化”的动态迭代特征。启成学校小学数学教师许欣然团队的“deepseek绘制三维视图”,下沙中学初中数学教师冯辉从生成式AI在代数教学中的运用谈到将单纯的计算辅助工具升级为包含“思维过程可视化”“错误模式识别”的智能教学系统,彰显教育技术应用场景的科学性与持续性。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凌云小学校长刘芳赟,以智能管理优化校园运行效率、个性化学习重构教学流程、虚实融合拓展教育场域的AI三维赋能模型,为区域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钱塘教育》执行主编孙琍强调,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实践应用,深耕课堂主阵地,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提质与素养培育。既要聚焦学科融合的微观探索,如通过智能工具破解学科知识点、优化学习路径;也要关注成果沉淀与推广,依托学术平台梳理实践经验、构建理论框架,形成“实践创新-学术提炼-区域辐射”的良性闭环,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扎实的实践支撑与专业引领。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信息科技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伟提出“四阶融合标准”,工具应用层需实现操作便捷性与教学适配性的统一;流程重构层要达成技术逻辑与教育规律的协同;生态构建层应形成资源流动与主体互动的闭环;价值重塑层则需坚守教育本真,防止技术异化。这一标准体系为区域AI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框架。他以“理论解构+实践演示”的双轨模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研中的实践应用》为题作报告。他摒弃技术理论的抽象阐释,精选如deepseek、通义、Gatekeep等实用工具,通过现场操作演示其在教学中的落地路径。

李伟指出,教育智能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建立“人机协同”的新型教育关系-AI承担数据处理、个性化推送等机械性工作,教师则聚焦价值引领、思维培养等核心素养培育。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基地自2021年5月授予江海实验学校、下沙二小、文思小学和钱塘区中小学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之后,杭州市文海凌云小学是第五家挂牌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基地的单位。此次揭牌,标志着钱塘区在AI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后续的AI深度探索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区域学校申报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培训基地和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赋能赋智。各实验基地将继续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在计算机与教育融合方向的学科优势,在华东师范大学原计算机中心主任郑骏引领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前沿技术,立足小学教育实践场景,携手开启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人工智能实验基地的建立,打破了高校科研与中小学实践的壁垒,通过“理论建模-课堂验证-迭代优化”的闭环机制,让前沿技术真正扎根教育土壤,为钱塘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人工智能赋能钱塘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