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是铸就民族脊梁的关键。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正在山西省阳泉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山西医科大学师生们,奔赴百团大战纪念馆,以一场深刻的主题团日活动,在烽火岁月的历史回响中接受精神洗礼,立志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步入庄严肃穆的百团大战纪念馆,师生们驻足在气势恢宏的巨型浮雕前,仔细观看记录那场气壮山河战役的珍贵史料与历史图片。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无声诉说着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与先烈的英雄气概。
“抗战先烈虽已故去,但他们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永远铭记在这片土地上。”2022级中药学学生代元鹏的姥爷出生于1937年,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代元鹏从小听着抗战英雄们的故事长大,“我要把这些感悟带回校园,让英雄从书本里走出来,成为看得见的榜样。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勇担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2023级中药学学生蔺琬钦的爷爷奶奶都是拥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总说“青年人要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蔺琬钦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的嘱托,在未来的日子里,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全体师生行至巍峨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前,整齐列队,肃立默哀,并敬献鲜花,表达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先烈们为民族独立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深深震撼了在场师生。
“墙壁上的每个名字,都是在和我们相仿的年纪,用青春为民族筑就安全壁垒,”2023级临床药学学生杨奕泽的太姥爷是位抗战老兵,“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不要贪名求誉”的家风深植在杨奕泽心里,“我们当以青春之力共筑国家富强的宏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倾情奉献,不负这份沉甸甸的传承。”
“战火虽远,但精神永存。”药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辅导员王虹丹指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在新征程中要以先辈为榜样,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动力。
山西医科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将一束束菊花敬献英烈,心寄追思。英烈魂兮,化星耀长空,辉映并引领着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