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程课堂的屏幕亮起,黄婷婷老师温暖的笑容映入眼帘,几个教学点的孩子们齐声喊道:“是黄老师!”——那一刻,距离被融化,知识与关爱跨越山河,抵达每一颗渴望学习的心灵。
在教育均衡与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的今天,来自江西赣州市田心明德小学的数学教师黄婷婷,以屏幕为“窗”,借助“专递课堂”和“萤火公益”行动,通过希沃录播等设备,为乡村教学点的孩子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开阔的世界和坚定的希望。她用坚持与爱心,诠释着“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的厚度。
从线下到线上,她用技术弥合教育鸿沟
2021年,国家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鼓励通过远程教学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也正是在这一年,黄婷婷与全国二十多位教师一同响应袁晶老师的倡议,自发组建“萤火公益”远程教学团队,走向江西兴国县的教学点,开始了一场没有终点的“送教之旅”。
“我们虽然力量微小,但持续在做。”黄老师说。她从教16年,历经乡镇与城区教学岗位的转变,深知乡村教育资源不足。“乡村孩子更淳朴,但在自信和表达上有时缺乏勇气。”为此,她不仅讲授数学课,还主动向音乐、美术老师学习操作希沃设备、互动方式,设计“智慧方舟”“七巧板”“数独”等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悟。
没有复杂的设备,仅凭一台电脑、摄像头和一根网线,她就把城区的课堂“搬”进了深山教学点。从最初面对一个教学点时的生疏摸索,到如今能熟练为三个教学点授课,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不是距离,而是桥梁。
以公益为初心,让教育与关怀同频共振
谈及加入“萤火公益”的初衷,黄老师说“因为这些孩子需要被看到。”“很多教学点只有一两位老师、两三个学生,课程单一,资源匮乏,孩子们缺乏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陪伴和引导。”
黄婷婷对教育的热爱源自家庭的熏陶。“我爷爷和爸爸都曾是教师,我在教师家庭长大。自己当了老师后,看到乡村孩子教育资源有限,就想尽一份力,带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她说,“孩子们每一点的进步,都会带给我巨大的满足感。”
“教育就像陪伴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变化特别欣慰。”令她感动的是,2009年教过的一名学生如今也成为了教师,并在公众号向她留言致谢。“在某个时刻,他还能想起你、认可你,就觉得一切都有意义。”
她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用他们接受的方式拉近心理距离。注意到课上孩子因没有同伴交流而失落,她就迅速引导不同教学点的孩子在屏幕上彼此点赞、互相鼓励,让他们知道:你不孤单,还有人和你一起在学习。
用爱心唤醒爱心,致敬新时代“点灯人”
黄老师说,她最看重的不是孩子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感受到被关注、被鼓励的温暖。“他们认出我,会主动走过来牵我的手,分享自己的零食,那种无声的认可比什么奖励都珍贵。”
在她的持续陪伴下,屏幕另一端的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从回避镜头到期待上课。黄老师用行动告诉孩子:你值得被看见。
如今,作为“萤火公益”核心成员、拥有16年教龄的资深数学教师,黄婷婷的努力已超越课堂。她与团队带领师范生开展线上教学实习,将公益的火种传递下去,推动更多教育者关注乡村教育、走进远程课堂。
教育,是点亮心灯、静待花开的事业。黄婷婷老师的故事,是一位平凡教师以非凡坚持推动教育公平的缩影,也是一场关于师爱与使命的温暖行动。
“好老师最大的幸福,来自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哪怕你只陪伴孩子一小段路程,只要某个瞬间、某节课让他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黄老师这样说道。
教师节来临之际,谨向所有如黄老师一般默默奉献、以技术传递温度的教育工作者致敬。你们让教育之光,不仅照亮课堂,更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