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张邦鑫:做好教育公益的前提是尽到本分

时间:2017-01-18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

本刊讯(记者姜乃强)好未来日前发布2016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上线“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之际,多位来自教育公益领域的专家围绕教育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关于教育公益的观点分享,深受代表们的认同。

 

做教育公益要尽到本分

 

张邦鑫认为,在谈论一个企业实践社会责任时,首先要看企业是否尽到对客户、对员工的责任。一个做不好本职工作的企业,很难去谈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与同事处不好关系,他也做不好教育公益。

 

张邦鑫:做好教育公益的前提是尽到本分

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

 

张邦鑫表示,做教育培训行业,他们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对每个加入好未来的小伙伴进行入职培训,告诉他们“教不好学生,等于偷钱和抢钱”,要提供稳定、高品质的服务。好未来内容研发团队有四五百人,一年的技术及研发会投入几亿元,他们希望以科技的力量推动教育进步。

在他看来,如今社会对教育效果的评估更多依赖考试,但一次考试获取的数据量和信息量过小,会带来很多问题。张邦鑫希望通过好未来的智能教学系统(ICS)和智能练习系统(IPS),把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作业等各个场景的数据记录下来,从而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张邦鑫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通过科技手段,老师可以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好的教育本身就是公益,做好教育培训,既有经济效益也会有社会效益。

 

要出钱要出力更要用心

 

张邦鑫表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邓国胜老师、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老师认为,公益事业已从1.0时代进入到3.0时代。这些过程,好未来都经历过。

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时的好未来还很弱小,他们通过捐助成立了两所希望小学。当时他心里有一个目标,就是未来10年好未来能够捐助100所希望小学。日后他发现,那两所学校虽然叫学而思希望小学,但是真正能帮助师生做的事情,与设想的目标差距很大。

1.0时代的公益,主要捐钱。2.0时代的公益,他们开始出力。每年夏天,好未来举办“同一课堂”活动,派老师和志愿者去边远地区支教。出钱容易,出力难,这个事情坚持了几年。直到最近两三年,他们发现任何一家企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最近几年,互联网风起云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张邦鑫开始思考,对那些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能更多地做些什么。好未来一些基础的东西已经成型,比如直播系统、题库,在商业化产品方面已初具规模。他们用心研究“科技扶贫”的新模式,以便精准解决问题。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