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姜乃强)好未来日前发布2016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上线“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之际,多位来自教育公益领域的专家围绕教育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关于教育公益的观点分享,深受代表们的认同。
做教育公益要尽到本分
张邦鑫认为,在谈论一个企业实践社会责任时,首先要看企业是否尽到对客户、对员工的责任。一个做不好本职工作的企业,很难去谈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与同事处不好关系,他也做不好教育公益。
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
张邦鑫表示,做教育培训行业,他们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对每个加入好未来的小伙伴进行入职培训,告诉他们“教不好学生,等于偷钱和抢钱”,要提供稳定、高品质的服务。好未来内容研发团队有四五百人,一年的技术及研发会投入几亿元,他们希望以科技的力量推动教育进步。
在他看来,如今社会对教育效果的评估更多依赖考试,但一次考试获取的数据量和信息量过小,会带来很多问题。张邦鑫希望通过好未来的智能教学系统(ICS)和智能练习系统(IPS),把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作业等各个场景的数据记录下来,从而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张邦鑫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通过科技手段,老师可以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好的教育本身就是公益,做好教育培训,既有经济效益也会有社会效益。
要出钱要出力更要用心
张邦鑫表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邓国胜老师、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老师认为,公益事业已从1.0时代进入到3.0时代。这些过程,好未来都经历过。
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时的好未来还很弱小,他们通过捐助成立了两所希望小学。当时他心里有一个目标,就是未来10年好未来能够捐助100所希望小学。日后他发现,那两所学校虽然叫学而思希望小学,但是真正能帮助师生做的事情,与设想的目标差距很大。
1.0时代的公益,主要捐钱。2.0时代的公益,他们开始出力。每年夏天,好未来举办“同一课堂”活动,派老师和志愿者去边远地区支教。出钱容易,出力难,这个事情坚持了几年。直到最近两三年,他们发现任何一家企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最近几年,互联网风起云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张邦鑫开始思考,对那些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能更多地做些什么。好未来一些基础的东西已经成型,比如直播系统、题库,在商业化产品方面已初具规模。他们用心研究“科技扶贫”的新模式,以便精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