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新家教时代,家长需要再学习

时间:2022-01-25作者:王双阳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2022年1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长不仅要养育孩子,更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家长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

依法施教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实施,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内容和方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培育、引导和影响,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家庭教育突出“以德为先”,强调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培养家国情怀。

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

同时,妇女联合会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社区家长学校、文明家庭建设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同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应当将家风建设纳入单位文化建设,支持职工参加相关的家庭教育服务活动。

学会尊重

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负面新闻时有曝出。望子成龙,盲目攀比,恨铁不成钢……许多家长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因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导致了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孩子来说,尊严是个很宝贵的东西。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不断体验、训练、教育、强化,进而逐渐形成的。

许多年轻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虽然也懂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中却做不到。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就会不高兴、发脾气,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一个孩子有没有尊严,取决于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而父母作为教育者,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比其他教育者更早也更长。因此,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关键。

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从孩子小时起就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尊意识,让孩子得到尊重、学会尊重。而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充分获得了外界的尊重认可,才能更好地学习发展、找到自信、积极生活。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让孩子尊重父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示范,让孩子在自己的行为感召下学会尊重父母。

总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并形成讨好型人格。尊重孩子,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考虑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就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正所需,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在陪伴孩子的日子里与他们一起成长。

在家庭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不可以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平等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总是非常渴望来自父母的理解、信任和接纳。只有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信任与沟通,孩子在遇到问题与困难的时候,才会首先想到要对父母说。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如果家长总是替孩子做出选择,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丧失自我选择的能力。信任与尊重孩子,就要让孩子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胆地追求与实践自己的梦想。

善用鼓励

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和欣赏孩子,更能激发与促进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孩子正处在一个能力、智力、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不同个体差异对孩子的天赋进行挖掘,对于促进孩子的进步往往事半功倍。

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重要内涵。人们在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时表现出的一些积极感受,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积极情绪的追求体验,积极的家庭、学校、社会系统等,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孩子所处的环境对其身心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使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反之如果长期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为传统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孩子才能快乐成长。通过积极的教导和培养,家长可以将孩子塑造成一个具有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让孩子体会获得赞赏的喜悦。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能老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做错的事情上。家长要积极地看待生活,为孩子的潜能发挥创造条件。在生活中,家长应努力尝试赏识教育,对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宽容对人,有责任心,能够换位思考。让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让孩子感受人性的善与美,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让孩子在帮助别人、履行职责的同时,感受到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快乐。家长要教会他们用心灵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爱。

家长在教育中,要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家长要善于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目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快乐生活。

作为家长,要把目光投向孩子的优点与努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不错。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会增强爱的能力、宽容的气度,拥有勇气、责任感和想象力,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梦想充满期待并能付诸实践。

学习新知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家长扮演着许多重要角色,那时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家长在孩子面前是绝对的知识与权威的化身。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与家长进行讨论交流,并在家长那里找到答案。

互联网的普及使孩子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网络信息传递快捷而方便,孩子们不再依赖父母,似乎也不再需要向家长请教,家庭中失去了探讨与交流的氛围。家长权威地位的逐渐丧失,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希望能监控孩子的一言一行,而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许多家长的监控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与监督。

在互联网的诱惑中,孩子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多有叛逆的心理,容易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给予网络,使得家庭关系与氛围日渐淡漠。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够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为此,家长要特别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尊重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当孩子在上网过程中出现困惑时,要引导孩子通过网络解决遇到的难题,激发孩子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做好亲子沟通。

互联网时代,家长要有学习意识,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更好地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孩子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人们终身的学堂。家长的素养与家庭的环境与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家长要教育好子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与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为孩子在各方面树立榜样,与孩子共同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家庭教育促进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明确了家庭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于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使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双阳)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