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2021-08-30
- · 政策为标,数据为矛,华为云助推“双减”出招2021-08-26
- · 黄伯荣先生与《现代汉语》教材2021-08-26
- · 用“幸福教育”理念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幸福校园”——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推进“幸福教育”工程纪实2021-08-23
- · 联旌智能 x 华为:共筑容器HPC新生态,助力高校科研繁荣之路2021-08-20
- · “双减”政策重磅落地,家长如何适应新政策2021-08-18
- · 当福建南平的建盏,走进天津的课堂:科技赋能教育普惠2021-08-17
- · 激发中外合作办学独特活力 打造本土化建设新高地2021-08-16
- · 以清单思维促“五项管理”落地生效2021-08-09
- · “四维一体”抓先行助推青岛人工智能教育落地走实2021-07-23
- · 人人都是可造之材——江西省遂川县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纪实2021-07-19
- · “反向融合”,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2021-07-12
- ·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养全球胜任力的中国实践——访中黄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海峰2021-07-12
- · 优化教师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教师质量提升2021-07-09
- ·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基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改革实践2021-07-08
- · 三位一体,助推名师名校长成长2021-07-08
- · 专家评析:南昌智慧教育发展的特色与未来方向2021-07-08
- · 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做“云享”的受益人2021-07-08
- ·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智慧校园,赋能教育教学管理2021-07-08
- · 南昌市第三中学:务实求新,“智”放光芒2021-07-08
- · 南昌市第一中学:智慧教育,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2021-07-07
- · 南师附小教育集团:为学校智能发展加一“度”2021-07-07
- · 打造发挥全国标杆作用的智慧教育示范区——访南昌市教育局局长谢为民2021-07-07
- · 从辽宁实践读懂“现代学徒制”2021-07-05
- · 辽宁省率先开展高职专业星级评估2021-07-05
- · 书证融通,让“1+X”走向“1”中有“X”2021-07-05
- · 数字职教:为辽宁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07-05
- · 集团化办学助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21-07-05
- · 树立大美育观,走向广阔浩瀚的人生2021-07-05
- · 高教开放:于变局中开新局2021-07-05
- ·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专访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守权2021-07-05
- · 教育发展的理路依循是开放——辽宁省教育现代化综述2021-07-05
- · 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同唱一首歌,献礼建党百年!2021-07-02
- · 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看银河之外的星光——访盖伦国际教育和云盟国际资本创始人云关秋2021-06-21
- · 江西省遂川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2021-06-21
- · 课程领导力助推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06-11
- · 乡村教育要助益人的健康发展2021-06-11
- · 职业教育,为柳州打开崭新而广阔的天地2021-06-11
- · 打造一流的教育——专访柳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旭阳2021-06-11
- · 改革让教育走向更高境界——柳州市教育现代化综述2021-06-11
- · 产教融合改革迈入“深水期”,我们如何培育更多能工巧匠?2021-05-21
- · 华应龙:阅读是一种救赎2021-05-19
- · 汤萌:阅读所及,即语言与思维所抵2021-05-18
- · 笃信阅读的力量,给乡村教育一个春天2021-05-18
- · 武进社区培训学院: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2021-05-17
- · 教育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职业教育何以走向未来?2021-05-10
- · 成长型思维让学生汲取“失败”的力量——访河北雄安博奥高级中学校长张斌利2021-05-08
- ·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发布2021-05-01
- · 铸牢民族团结意识的青春实践——保定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探索2021-04-27
- · “量化”指导能力 导师成加强版育人“守门人”2021-04-25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