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擦亮学校特色品牌——邹城市东滩煤矿学校建构“仁爱文化”的实践与思考2021-11-11
- · 砥砺创新 担当作为——老年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探索2021-11-09
- · “教育+人工智能”的“钱塘思考”2021-11-09
- · 办好教师工作坊 提升幼师整体素质2021-11-04
- · 一场由“博悟课程”引发的学习革命——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博物馆教育纪实2021-10-29
- · 课堂+“殿堂”:给孩子们最鲜活的博物馆教育2021-10-29
- · 加快托育机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2021-10-29
- · 山东发展县域普通高中的探索与实践2021-10-26
- · 提升县域高中办学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2021-10-25
- · 浙江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2021-10-25
- · 振兴县域普通高中 全面促进教育公平2021-10-25
- · 新时代江西县域高中发展的目标路径与选择2021-10-25
- · 高校里的“爱情课”,指向哪里2021-10-15
- · 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如何真正发挥学术激励作用2021-10-15
- · AI赋能,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访越疆科技副总裁、教育事业群总经理杨俊2021-10-15
- · 智慧作业: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大数据技术为“减负”寻找新路径2021-10-11
- · 润物好雨细无声——记我的小学老师2021-10-08
- · “千分制考核”如何激活肥城教育——对话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永军2021-10-08
- · 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中医样本”——来自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的报告2021-10-08
- · 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戏曲学院扶持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特色发展工作为例2021-10-08
- · 北京市创新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思考与实践2021-10-08
- · 肖君健:当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2021-09-30
- · 线上教学期间“疫后综合症”的预防及对策措施2021-09-30
- · “为国育才”的初心依然炽热——写在广州市执信中学建校100周年之际2021-09-30
- · 教学生3年,为学生想30年——访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2021-09-26
- · 教育信息化为“双减”赋能,带来教育质量提升的“拐点”2021-09-24
- · 衡水二中:千磨万击丹麦草,敢叫“烂尾”变“凤尾”2021-09-22
- · 七个打开:“小-初”衔接教研的实践研究2021-09-13
- · 谨防将教师节变成“折腾教师节”2021-09-10
- · 落实作业创新改革 呵护学生身心健康2021-09-08
- · 在“双减”语境下如何化解“教育焦虑”2021-09-07
- · 郭蕾:尊重规律,科学管理,减负提质,助力成长2021-09-06
- · 李正广:落实“双减”,确保学生在校学足学好2021-09-01
- · 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 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2021-08-30
- · 深圳玉律学校的“美玉”雕琢记2021-08-30
- ·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2021-08-30
- · 政策为标,数据为矛,华为云助推“双减”出招2021-08-26
- · 黄伯荣先生与《现代汉语》教材2021-08-26
- · 用“幸福教育”理念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幸福校园”——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推进“幸福教育”工程纪实2021-08-23
- · 联旌智能 x 华为:共筑容器HPC新生态,助力高校科研繁荣之路2021-08-20
- · “双减”政策重磅落地,家长如何适应新政策2021-08-18
- · 当福建南平的建盏,走进天津的课堂:科技赋能教育普惠2021-08-17
- · 激发中外合作办学独特活力 打造本土化建设新高地2021-08-16
- · 以清单思维促“五项管理”落地生效2021-08-09
- · “四维一体”抓先行助推青岛人工智能教育落地走实2021-07-23
- · 人人都是可造之材——江西省遂川县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纪实2021-07-19
- · “反向融合”,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2021-07-12
- ·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养全球胜任力的中国实践——访中黄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海峰2021-07-12
- · 优化教师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教师质量提升2021-07-09
- ·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基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改革实践2021-07-08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