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于无声处听惊雷2019-06-17
- · 刘梦溪:人要有知识,更要有教养2019-06-21
- · 杨雄里:人类大脑时刻改变着世界2019-06-11
- · 吴良镛: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燃灯者2019-06-06
- · 先生之风| 俯身于山巅 哺育于微草——忆恩师王克仲先生2018-05-08
- · 于漪:我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2018-04-04
- · 一辈子的先生
——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2018-03-20 - · 汤敏:用互联网填平教育鸿沟2018-03-19
- · 周满生: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培养创新人才2018-03-14
- · 陶西平:教育决策,顾眼前更要顾长远2018-03-13
- · 做黄老师的学生很幸福2017-09-28
- ·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2017-09-20
- · “差异势能教育”的价值2017-04-14
- · 希娅校长的真情怀、真研究、真担当2017-03-16
- · 吴正宪 教育要站在儿童的立场2017-02-15
- · 本刊专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2017-01-17
- ·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2016-12-20
- · 刘彭芝教育思想大家谈2016-11-15
- · 跨越世纪的梦想与光荣2016-09-13
- · 四项改革谱写邯郸教育经2016-09-13
- · 语言:助推世界进步的力量2016-08-22
- · 多快好省发展语言文字工作2016-08-22
- · 感受来自屠呦呦的教育力量2016-07-11
- · 培养科学素质是教育应有之义2016-06-12
- · 要懂得珍惜我们的优秀传统教育文化2016-02-23
- · 破除教育过度的关键是去功利化2016-01-14
- · 朱永新坦言:“教育是我的至爱”2016-05-09
- · “互联网+”时代,教育如何实现新突破?2016-04-12
- · 经济文化类型多元,教育内容也要多样化2016-01-14
- · 办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教育2016-01-14
- · 叶朗:让美育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2015-12-09
- ·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绕不开父母之责2015-12-09
- ·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2015-12-10
- · 最需要我的地方在家乡2015-11-20
- ·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先要看职业理想2015-10-31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