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家教时代,家长需要再学习2022-01-25
- · “三好学生”的成长呼唤“三好家长”2022-01-25
- · 家庭教育中的哲学与现实问题2022-01-25
- · 现代家庭教育如何传承古代家规文化2022-01-25
- · 家校共育,做有情商的教育2022-01-25
- · “双减”后家庭教育的加法2022-01-25
- · 家庭教育中,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解码2022-01-25
- · 教育的限度与家庭的期望2022-01-25
- · 家有儿女,我们一起成长2022-01-25
- · 养育孩子:尽全力比跑得快更重要2022-01-25
- · “垮炖”小孩成长记2022-01-25
- · 在路上,陪孩子成为自己2022-01-25
- · 培生分享:开发积极思维,获取制胜之道2022-01-25
- · 为家庭教育立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2022-01-25
- · 新时代的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2022-01-25
- · 张其成:让好家风滋养孩子心灵2022-01-25
- · 家校携手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2022-01-25
- · 张志勇:家庭教育需回归育人本位2022-01-25
- · “新法”之下,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成长2022-01-25
- · 依法家教,路有多远?2022-01-25
- · 冲破乡土,一所实验中学的“第三次创业”2022-01-21
- · 数据赋能 提升教育整体智治水平——以温州市瓯海区“学校发展”智治一张图项目为例2022-01-19
- · 让教育安静下来——沈阳市沈北新区推进“双减”工作纪实2022-01-18
- · 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学分币取代期末考试……这所小学落实“双减”不一样2022-01-12
- ·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关键2022-01-11
- · “双减”在校园落地生根2022-01-10
- · 中南大学 x 华为:打造湖南首个XGS-PON全光高校2022-01-07
- · “公参民”学校转制应强化制度供给与资源保障2021-12-31
- · 准确认识教师职业属性,重构教师权利义务体系2021-12-31
- · 以家庭教育立法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2021-12-31
- · “增”“减”有度,统筹兼顾——沈阳市于洪区落实“双减”取得初步成效2021-12-31
- · 有道金磊:智慧教育既要减负增效,又要帮学生培养受益终生的习惯2021-12-31
- · 保障合法权益,落实主体责任是关键2021-12-31
- · 儿童说:我期待的媒介力量2021-12-31
- · 网红儿童被异化的童年2021-12-31
- · 《教育家》杂志2022新年献词 | 思考,助师者笃定前行2021-12-30
- ·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更需守正出奇2021-12-24
- · 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精品课程”套餐包,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2021-12-24
- · 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应具有适切性2021-12-24
- · 职业体验教育,为学生架起通向社会的桥梁2021-12-23
- · 数字阅读推动中小学优秀读物进校园2021-12-22
- · 我国教育学研究需要更多地面向国际舞台2021-12-22
- · 砥砺奋进,绘就“幸福教育”新画卷——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侧记2021-12-20
- · 坚守教育初心,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2021-12-20
- · 做好“双减”加法,提升学生家长获得感2021-12-10
- · 论游戏课程化之道2021-12-06
- · “双减”之后议“双增” 勇立潮头谋新篇——哈尔滨校长发展共同体集中学习《教育家》120期线上圆桌论坛2021-11-26
- · 青少年的“破圈”成长2021-11-23
- · 落实“双减”政策需关注城乡差异2021-11-17
- · “双减”下,“三提”成就“幸福教育”2021-11-15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